【台灣醒報記者郭恩孝台北報導】木鱉果要怎麼食用呢?果實外表呈現橢圓狀、鮮艷橙紅色的木鱉果,俗名刺苦瓜,是花蓮東部一帶原住民的傳統農作物。行政院農委會14日針對木鱉果發表相關開發成果指出,木鱉果富含茄紅素與β-胡蘿蔔素,進一步製作木鱉果滴丸,透過舌下吸收方式,可快速發揮營養效果並便於攜帶。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公告為可供食品使用原料的木鱉果,在國際更享有「天堂來的果實」美譽之稱。根據2004年美國農業部(USDA)研究報告指出,木鱉果假種皮中所含茄紅素高出番茄70倍,對於緩解風濕及痔瘡痛相當有效,營養成分相當高。
木鱉果的葉片口感類似地瓜葉、無黏液;青果的味道微苦回甘、略帶粉質;熟果假種皮柔滑而甘甜,傳統原住民料理中多以青果野生果實入菜。
台東區農業改良場長陳信言表示,「與屏東科技大學合作分析研究發現,原生種木鱉果富含菸鹼素、維生素B5、膳食纖維、礦物質,適口性佳,用於製作果汁產品,好喝之外更能獲得豐富營養素。」
農委會台東區農業改良場說明,木鱉果擁有各蔬菜中頂尖的機能性成分,尤其是茄紅素與β-胡蘿蔔素最豐富,類胡蘿蔔素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和極高的生理活性更適合加工使用。未來將著手木鱉果的六級產業發展模式,從一級栽培技術開發、二級加工產品製作、三級創意料理推廣行銷,使木鱉果能在生產、旅遊、加工,多元應用,讓國人在保健食品有更多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