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林意玲 (台灣醒報社長)
與談人:溫小平 (資深作家)
蘇家宏 (著名律師)
樊雪春 (心理諮商教授)
記錄整理:謝宜帆、楊穎軒、江欣平
主持人(以下簡稱「問」): 如何從情人的日常生活習慣來了解他/ 她?其實在交往階段就要看清楚對方的個性、背景, 不要輕易就決定論及婚嫁,若真的確定嫁娶了,彼此就要互相多包容。
在兩性交往的過程中,我們往往會隱藏自己的缺點,愛情也會蒙蔽我們的理智,以致所托非人。先請蘇律師談男女之間交往的時候,是不是很容易只看到對方的優點?
蘇家宏:對!情侶之間很容易忽略彼此的缺點,加上現在多半男女關係走得很親近、進展很快速,通常會找到律師事務所的案例,都是已經有了小孩。這該怎麼辦呢?擁有小孩後,討論的議題就完全不一樣了,優缺點是其次,所有的焦點都會圍繞在小孩身上。
在速食愛情中迷失
我發現,年輕人的關係發展迅速,常常會忽略自己面對的可能是未來的結婚對象,或是帶給自己美滿生活的人,因此就只會著重在親密關係。在這樣的狀況下,對方的優缺點,你/ 妳根本不會注意。遇到這類個案,我們都會問為什麼這麼快就有小孩了,得到的回答不外乎是「因為在很浪漫的情況下就發生了…」或是在PUB 裡面玩得很盡興,結果一次激情後,就意外有了結晶。
年輕男女比較重視即時即刻、激烈的感情,而沒有思考到其實自己未來的人生還很漫長,伴侶關係也應該試圖維持得更久遠些。
問:樊老師輔導過不少年輕男女,應該看過許多意亂情迷後的例子。是否我們不該太快陷入一見鍾情,而是要先弄清楚對方究竟是「狼人」,還是適合自己的「愛人」?
懂得分擔日常瑣事
樊雪春:是的,一時的激情要怎麼能夠在相處後的關係裡維持「溫度」,是很重要的。我們都會很天真地認為,當下的激情會持續到往後的每個日子,事實上並非如此,日常的生活是非常瑣碎的。日常生活常見的是:今天的碗誰洗?誰洗衣服?誰負責出門賺錢?如果今天有了孩子,晚上誰要負責餵奶?
我覺得在相處的過程當中,大家應該要多去注意對方的個性, 會比兩人之間的激情還要重要。比如說,這個人個性很好,他/ 她會跟你/ 妳商量每件事情,那你們就可以共同討論大小事;反之,若你/ 妳請對方晚上照顧小孩,對方回吼:「這不是你/ 妳該做的嗎?」這就是個性。兩個人相處,誰來多負擔點責任,這在感情裡是要協調與認知的。
大家在選擇交往或結婚對象的時候,我建議還是保持理性一點,從個性去看適不適合,而不是他/ 她外在的身分、條件。
問:小平老師怎麼看呢?
須提防恐怖情人
溫小平:我最近看了好幾則新聞,都是男女交往時間短暫就同居,沒多久就因為意見不合而大打出手,這才發現到某一方的暴力傾向非常嚴重。我稍微留意後,發現其實這幾個案例裡,從交往之初他們就知道對方有暴力傾向。可是在熱戀當中,當事人下意識都會認為過陣子情況就會改善,或是在對方道歉後就忽略這個問題,沒想到婚後越來越嚴重,甚至造成生命受到威脅。
我在想,一個不適合的情人, 在交往中只要我們夠細心,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其實都能看出一些端倪。
暴力,真的是非常恐怖的行為,難保哪天他/ 她會把你/ 妳打死,或是危害到你/ 妳的家人。搞不好,你/ 妳提出分手, 對方就放話說要殺你/ 妳全家, 尤其最近這樣的恐怖情人非常的多。
問:請問樊老師,怎麼樣能夠從生活中的蛛絲馬跡中看出交往對象個性上的問題?
從挫折反應中觀察
樊雪春:看一個人能不能長久相處,從心理學的角度是看你/ 妳能忍受什麼,而不是你/ 妳能從這段感情獲得什麼。你/ 妳也可以觀察,當一個人他/ 她有挫折的時候會怎麼反應。如果他/ 她遭逢挫折就踢貓、打狗,那你/ 妳就要小心他/ 她在爭執時, 很可能會表現出這樣的行為。
如果他/ 她不開心是選擇不跟你/ 妳說話,跑去看電影,這樣處理情緒的方式就是不錯的「自我調適型」;還有的人是當他/ 她遇到挫折時,會傾向訴說,這就是需要「陪伴型」的,而前述會訴諸肢體行動的則是屬於「報復型」。
簡言之,我們要看的就是對方在面對挫折時,他/ 她會用什麼方式去處理。而且,你/ 妳能不能忍受對方這樣的模式?能忍受多久?該怎麼解決?
問:樊老師講的真是太精采了!一個人的人格特質會在交往過程露出一些端倪,我們要細心地去看這些過程,不管是對方會摔東西來發洩情緒,或者是需要你/ 妳的陪伴,或許短時間你/ 妳可以接受,可是長時間下來還依然如此,或是變本加厲的話, 你/ 妳該怎麼面對和相處?
請教一下小平老師,您看到的情人類別太多了,跟我們分享一下,該如何選擇對的配偶,或者我們該怎麼跟情人好好相處?
「設計」約會試探對方
溫小平:我會比較把觀察期再往前拉一點,就是說在交往過程中,我們可以用些方法,不管感情進展到哪一步,彼此都可以有更多的了解,因為有些人不碰到某些狀況他/ 她不會表現出來, 可能你/ 妳要到結婚後才知道他/ 她有暴力傾向,所以在婚前自己要夠聰明,可以用「設計」來試探。
我常建議約會可以設計主題, 譬如剛剛樊老師提到看電影,我覺得看電影可以了解對方的想法,你/ 妳可以去看英雄系列電影,或是選擇心理分析、暴力、變態狂的電影,各種類型都盡可能嘗試,看完以後,在吃飯、喝咖啡時就可透過聊天,討論觀後感想來看對方的反應。
或許對方個性比較變態的,就會說:「對啊!好爽喔!」因為那是下意識的、不自覺的,他/ 她不會設防,因此可能就這麼講出來,這時候你/ 妳就會知道自己要小心了,他/ 她居然是很讚許這樣子的行為。或是討論最近的時事新聞,像是藝人李妍憬跟計程車司機在馬路上大打出手, 針對這個事情你/ 妳也可以聽聽看對方的看法。
另外就是可以看他/ 她對待小朋友的態度,我以前跟我先生交往時,我看到他對小孩子非常好,我就覺得這個人將來應該是個不錯的好老公。
還有你/ 妳也可以看看他/ 她對賣彩券的身障朋友的表現是怎麼樣,我覺得情人的個性都是可以從生活中很平常的事件去注意觀察的。
問:小平老師講的內容好像是在面試喔!意思就是,透過很多事情,有智慧地去面試對方,探探他/ 她的反應,剛剛提到可以觀看各種不同類型的電影,來了解你/ 妳的情人是什麼樣的個性以及想法,或是從新聞事件中去了解他/ 她是否具有正義感、對事情的看法等,再來也可以透過對小孩、弱勢、長輩的態度來觀察。
我舉一個小例子,我跟我先生以前在交往的過程中,我就發現他有一個很特別的特質,讓我對他非常佩服,每當開車在等紅綠燈時,有人來發傳單或是賣玉蘭花,即使發傳單的人距離還很遠,他還是會把車窗搖下來,他說人家發一張傳單可能也沒幾個錢,就跟他拿一下,這也影響我今後都會跟別人拿傳單,以前我會覺得很煩,但我先生總是會主動地拿,讓對方覺得好窩心。
這個例子其實就是說看你/ 妳要的是什麼樣的人,從日常生活開始注意情人對很多事情的
態度,如果他平常就是很容易不耐煩,跟你在一起都對「別人」不耐煩,恐怕就要小心將來娶回家或是嫁給他,那就是換成對「你」不耐煩了!不曉得蘇律師怎麼看?
法律角度看外顯行為
蘇家宏:我覺得大家都注重人的外顯行為,而外顯行為在法律上、法治概念是需要慢慢理解的,雖然未必百分之百準確。例如,有人跟別人簽了合約,簽約後他卻覺得沒關係、不用理會, 或是跟誰約定好某件事情就刻意不履行,打工遲到也覺得無所謂,認為那是老闆的事不關我的事,就是說他/ 她對法律的「懲罰」不會感到害怕、個人的道德標準不高。
另一個例子是,法律上有很多詐欺犯,大部分都是慣犯,從小騙到大,傷人的從小打到大,這些人的行為都是有跡可循,如果你/ 妳發現情人都習慣用欺騙, 或是習慣用打架的方式處理問題,雖然不能確定他/ 她真的會對你/ 妳動粗、說謊,但至少可以發現他/ 她不害怕面對法律的制裁。
這會關係到若你/ 妳日後可能與他/ 她打官司,對方反而不在乎,我碰到很多案子都是當事人不敢告對方,因為對方專門在興訟、控告別人的,所以可以從一個人的行為、工作去看是不是符合法制。
問:請問樊老師,要怎麼樣從小動作來看對方呢?
設法改變不良慣性
樊雪春:我覺得還是要回到個人習慣,我滿認同蘇律師所說的,人都會有「慣性行為」,所以要注意一個人的重複行為,若出現6、7 次的話,就要知道這是他/ 她的慣性,大概不太容易改,我們也就不要心存他/ 她會改變了。
我們在愛情裡面都習慣認為對方應該要有所改變,結果婚後他/ 她依然故我,你/ 妳卻更火大,所以我們要改變的是自己的期待。
如果你/ 妳有肢體暴力的慣性,很有可能之後在跟對方生氣的時候,你/ 妳也會吼他/ 她、罵他/ 她甚至甩巴掌,屆時就會破壞感情,很多人都會有「不接受動手打人」的底線,所以這時候你/ 妳就真的是傷害到彼此的感情。
我也輔導過一些行為觸法的學生,一、譬如說偷竊、偷拍, 我會告訴他們,還好你現在被發現這些行為,否則之後畢業出社會,你/ 妳要付的代價會更大, 二、讓他們知道錯誤是可以改變的,所以如果你/ 妳有一些不好的習慣,要相信自己是可以改變的。
問:當兩個人已經開始陷入愛情,是不是不管遇到什麼問題, 都很難抽身,反而會相信那是宿命?
先認識對方親友
溫小平:我覺得在決定要結婚之前,還有一件事一定要做, 建議大家在交往初期,就要認識對方的家人、爸媽、兄弟姐妹, 因為往往在家人面前不太容易隱藏,而且可以看到他/ 她跟家人之間的關係,是很淡漠的、疏離的還是親密的,講話是大聲小聲的等。
我曾經處理過一個朋友的感情,他們夫妻倆就為了講話的大小聲而產生爭執,後來他才了解到對方的家庭就是習慣這樣的說話音量,在了解後也就比較能體諒對方說話的方式。我也曾有一個論及婚嫁的對象,不過在認識對方父母後,發現進入他的家庭蠻讓我害怕的,後來我就決定「撤退」。
此外,認識對方的朋友、死黨也很重要,因為他們絕對不會隱藏秘密。曾有朋友告訴我,她的交往對象會一直攔阻她跟自己的朋友見面,不知道是怕她被朋友搶走,還是擔心在和朋友的談話當中會「洩漏秘密」。
我覺得,不管男生還是女生, 都要懂得為自己的未來著想,因為你/ 妳要保障你/ 妳未來的婚姻。曾有個男孩告訴我,他結婚後才發現他太太有暴力傾向,但之前都看不出來。
問:請問蘇律師,我們剛提到情人的日常生活,他/ 她周遭的交友生活真的會如何影響這個人的表現?
成長環境影響深遠
蘇家宏: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以賭場案件為例,當你/ 妳的男女朋友說他/ 她在當業務員,而他/ 她的好友大多是在賭場工作時,你/ 妳就可以推測他/ 她真正的工作可能並不是那麼單純的跑業務。
再舉一個例子,有個男方非常愛他的父母親,可是他也透露自己非常畏懼爸媽,他爸媽講什麼,他都會聽從,而他交往的對象並未將這些話放在心上,後來結婚了才發現他父母的操控性很強,丈夫又沒有保護太太,最後男方的爸媽就要求他們兩個離婚。
所以若是進入到這樣的家庭, 就要了解到父母對子女的影響力是很大的。
勇敢面對感情問題
問:剛剛都是從比較理智的角度去看問題,然而我們都是感情的動物,明明知道對方是有問題的,卻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就算擺脫了也會被扯下一層皮,非常痛苦,因此總會自我催眠地想, 他/ 她的問題我知道,但是好像還可以去忍受。請樊老師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是不是真的都會有這樣的狀況?
樊雪春:有個比喻是這樣的, 有一天,上帝說:「大家把自己的問題通通拿來,可以和別人交換。」大家就把自己的問題綑一捆丟出來,接著所有人就坐在那想了一會兒,最後大家還是決定把自己的問題揹回去了,這是為什麼?因為「習慣」。人面對未知的恐懼,會大於習慣中的暴力和不舒服。
另外還有的狀況是,當一個人遇到很不好的對象,他/ 她對於下一個對象的期待會整個被打碎。因為當人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之後,要做一個新的決定,是最困難的;而當人做了一個很棒的決定後,就會相信下一個決定對他/ 她而言也會是很容易的。
就像我輔導受虐的婦女時, 我沒辦法告訴她,要離開現在的對象。而是在和她們聊天的過程中,從「妳喜歡什麼?」這樣的小事問起,讓她們慢慢對自己的未來,並擁有掌握感。一個人在一段不那麼好的關係裡,最受挫的常常都是自己。
尋找自己的幸福
我記得在《永不妥協》這部電影裡,茱莉亞‧ 羅柏茲講了一段話:「在我年輕的時候,我想做這個、我想做那個,但看看我現在變成了誰?」
她不喜歡現在的生活和關係; 我之前讀過一本書,叫《被討厭的勇氣》,裡面有句話說:「我們要有勇氣去決定。」
這些都是在提醒我們:有時在處理情感面的問題時,我們真的要有勇氣去面對、處理,願意離開這段受挫的關係、修正感情或修正自己。
主持人:我想樊老師剛剛說的就是我們的結論,我們要有勇氣,不管是開始、結束還是忍耐,都需要勇氣去尋找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