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可夢地科可防災 智慧城市靠社群

林佳楠 2016/11/02 18:11 點閱 27055 次
逢甲大學地理資訊系統研究中心處長方耀民,展示已試用1年多的「水情災害VGI共享平台」。(photo by 林佳楠 / 台灣醒報)
逢甲大學地理資訊系統研究中心處長方耀民,展示已試用1年多的「水情災害VGI共享平台」。(photo by 林佳楠 / 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林佳楠台北報導】寶可夢不但可以防無聊,現在還可防災?敬業的研究人員不只玩遊戲,還能看出空間資訊科技的防災妙用。逢甲大學教授周天穎便運用寶可夢用到的地理科技,建立群眾智慧資訊平台;民眾可即時拍照回報各地災情,防災就不必只靠氣象局預報。

逢甲大學地理資訊系統研究中心主任周天穎,2日發表科技部三年期計畫「群眾智慧及物聯網支援巨量資訊蒐集及分析—以智慧型城市水患防救為例」成果。研究團隊以台中市最容易淹水的沙鹿區為地理模型,結合社群網絡、氣象儀器、大數據分析、物聯網平台等工具技術,打造出可預警水患及回報災情的「群眾地理資訊防災空間資訊服務平台」。

群眾回報 機器學習

「群眾地理資訊防災空間資訊服務平台」可匯集來自社群媒體、手機程式和氣象儀器蒐集到的資訊。最新鮮的是,民眾可拍照打卡,將看到的災情狀況、空間資訊上傳到「水情災害VGI共享平台」。經研究人員分析整合後,便可呈報給市政府或相關單位參考。

但是,要如何判別民眾資訊的真偽?周天穎表示,透過「智慧型貼文分析系統」,電腦系統會記憶與「淹水」有關的關鍵字、剔除不相關的雜訊,持續擴充系統對目標資訊的學習。

負責建構這些物聯網平台的方耀民教授表示,目前國內水災預警是以降雨量為判斷基準,但由於各地地理狀況不同,導致準確度有限。相較於其他研究計畫多以單一地點的監測和模擬為主,此次平台整合了不同來源的空間地理資訊,既有學術專業、也有各角落的公民情報,救災精準度將可大幅提高。

計畫持續精進

被問及,這樣的模型可多早預知水患?周天穎表示,這得取決於系統蒐集到的資訊完整度,包括特定地區的排水系統及建物深度等關鍵項目;如果群眾打卡的點位增加了,電腦判讀地理位置的精準度及預警程度也可隨之提高。

然而,該災情回報系統是以「社群力量」和「智慧城市」為核心概念,可見「通訊」和「電力」非常關鍵,但災情發生時若兩者皆斷怎麼辦?方耀民表示,目前國內天災所造成的經濟和生命損害,以人口較稠密的城市地區最為慘重,所以研究團隊的確是先以城市為目標來建置這個系統。

那麼偏鄉地區的天災怎麼回報?方耀民指出,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在國內山區有建立多處定點及行動式的「土石流觀測站」,站內可透過衛星傳輸資訊,一旦斷電也有備用電力。雖然他們設計的系統還無法面面俱到,但未來將會持續精進,也會加強視覺方面的資訊傳達。

團隊
逢甲大學地理資訊系統研究中心研究團隊,葉美伶副教授(前)、(左起)研究分析師楊玉德、方耀民教授、周天穎教授、林峰正副教授。(photo by 林佳楠 / 台灣醒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