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路發表言論不但可匿名,又可使用分身帳號,許多用戶因此輕忽言論對他人的影響。(photo from 美國稜鏡計畫網站)](/system/assets/images/000/031/131/big/%E7%B6%B2%E8%B7%AF%E8%A8%80%E8%AB%96%E5%8F%AF%E5%8C%BF%E5%90%8D%EF%BC%8C%E5%8F%88%E5%8F%AF%E4%BD%BF%E7%94%A8%E5%88%86%E8%BA%AB%E5%B8%B3%E8%99%9F%EF%BC%8C%E8%A8%B1%E5%A4%9A%E7%94%A8%E6%88%B6%E5%9B%A0%E6%AD%A4%E8%BC%95%E5%BF%BD%E8%A8%80%E8%AB%96%E5%B0%8D%E4%BB%96%E4%BA%BA%E7%9A%84%E5%BD%B1%E9%9F%BF%E3%80%82%28photo_from%E7%BE%8E%E5%9C%8B%E7%A8%9C%E9%8F%A1%E8%A8%88%E7%95%AB%E7%B6%B2%E7%AB%99_%29.jpg?1476871154)
【台灣醒報記者林佳楠綜合報導】在臉書上散佈仇外或歧視言論,現在得要坐牢了。 針對一名用戶發表仇視外國人言論,德國符茲市法官17日宣布判處1年半的刑期。另外,美國新聞業者也開始檢視讀者評論的利弊,甚至有媒體取消網站評論功能,顯示網路「言論自由」的標準,日漸受到嚴格檢驗。
《德國之聲》報導指出,該名用戶前科累累,2014年時也曾因鼓吹屠殺猶太人、外國人和難民,被符茲市當地法庭處以2年又3個月的刑期。許多政治人物也注意到,去年近百萬難民湧入德國後,網路上的仇外言論也跟著激增。
媒體應負責把關
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CDU)國會領袖考德14日提出,臉書、谷歌、推特等社群媒體若沒有在一周內移除用戶張貼的仇恨言論,政府應予以開罰50,000歐元。他向德國《明鏡周刊》表示,「不罰錢也可以,還有另一個作法。就像香菸外包裝上都有警示標語,我們何不要求社群媒體也貼出警告:『在此交流的任何人都有可能被他人言語污辱。』」
同樣關注此事的司法部長馬斯上周也提及,國內推特用戶檢舉的案例中,只有1%的貼文真的被移除,而臉書處理的比率較高,46%的不當言論會被刪。他強調,「如果沒有立即刪除含有犯罪意圖的貼文,我們就要考慮如何讓臉書和推特負起法律責任。這就是懸在他們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劍。」
美媒取消讀者評論
另外,對於讀者評論亂象多,美國公廣電台《NPR》在今年8月取消其網站上的讀者評論功能。他們發出聲明表示,《NPR新聞》網站2008年推出評論功能,但近期評估發現,會到官網留言的讀者,占讀者總數的比例不到1%,固定留言者則為數更少。他們鼓勵讀者轉向臉書專頁或記者的個人網頁留言。
對此,《今日美國》的專欄作家Rem Rieder表示「樂見網站評論功能消失」,更指出許多媒體也在陸續跟進。但是,《華盛頓郵報》的記者卻認為,讀者在新聞官網上的評論很寶貴,但在臉書、推特上的回應品質較差,「一旦取消讀者評論,新聞業者不僅放棄形塑公共討論的機會,也放棄與讀者保持直接、持續互動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