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週刊封面:「反全球化主義浪潮」錯得離譜 (20161002 經濟學人)

邱慕天 2016/10/02 18:32 點閱 896 次

《經濟學人》 The Economist
1843年,當《經濟學人》還創刊不久時,自由貿易正風風火火地在英國盛行。那時英國新科議員約翰‧布萊特以自貿帶來經濟好處,打動了聚在利物浦皇家環形劇場的各行各業工匠。

很難想像173年後的今天,自貿與全球化主義在政壇已經是一項「政治錯誤」。政見顛三倒四的川普,竟在「反自貿」這事上堅定不移,認定「不公平的競爭」破壞了國內就業市場。美國這股政治正確的風潮,令原先支持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的希拉蕊,也得跟著轉彎。

大西洋另一頭的德國作為世界最大的出口國之一,近來也被反對歐盟與美國自貿協議的街頭示威浪潮波及。

反對者有理的是,新自由主義與全球化確實創造出一些贏家與輸家,有大企業海外避稅,以及大量移民到福利國家好吃懶做等問題。然而,為此我們該做的應是「改良全球化」,而非「反對全球化」。

數據顯示,在20世紀下半的戰後50年,國際貿易使世界富庶了起來。中國、南韓、愛爾蘭都經歷了從貧困轉型的奇蹟。別說藍領沒受惠──就在美國本土,做跨國生意的企業平均薪資,也比專注在本土市場的企業高。

他們所賺的錢,更能以實惠的價格買到進口日用品。一項40國調查數據指出,經濟底層人士的購買力有63%仰賴跨國貿易的存在,遠高於頂層人士的28%。

改良全球化需要做幾件事。一是政府要提高專款補助,輔導「輸家」轉型就業,而非坐視他們關廠裁員。二是可以學習丹麥的移民政策,把社區的福利承載力與人口移入連動。以免出現醫療資源瓜分、學校教育品質爆落、房價或交通秩序一下不堪大量外來人口移入而大亂。最後,全球化協議應該包含對跨國公司追稅的多邊協議,以增進國家的法益與實質主權。

「反全球化主義浪潮」錯得離譜,在於他們只想天真地回到保護主義,把嬰兒與洗澡水一起倒掉。希望未來的美國總統,不是這樣的人;否則他們的智慧甚至不如173年前的古人。
http://www.economist.com/news/leaders/21707926-globalisations-critics-say-it-benefits-only-elite-fact-less-open-world-would-hu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