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習慣忽改變 小心大腸癌!

林亭妤 2016/07/28 18:09 點閱 14944 次
「糞便潛血檢查試紙」無侵入性,民眾可以在家自行檢驗糞便是否帶血。(photo by 林亭妤/台灣醒報)
「糞便潛血檢查試紙」無侵入性,民眾可以在家自行檢驗糞便是否帶血。(photo by 林亭妤/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林亭妤台北報導】「大腸癌早期症狀雖不明顯,但仍有機會透過摸到硬塊、大便形狀、習慣改變和試紙快篩及早發現。」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王熙元28日表示,早期大腸癌治療後5年存活率可到8成;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吳昌杰說明,民眾在家可以用簡易的糞便試紙自行篩檢,但若發現排便狀態已異常1個星期以上,應盡速就醫檢查。

排出血便要小心!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王熙元在「2016腸篩調查」記者會上指出,正常的人體糞便不會有血,大腸癌則因腸內有腫瘤而出現潛血反應。但病人很可能在之前檢查時發現有痔瘡,後來見到大便出血仍以為只是痔瘡破掉,忽略了可能是腸內腫瘤引起的原因,而錯過治療先機。

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醫師吳昌杰表示,大腸癌腫瘤位置會有不同的臨床表徵,右側大腸因腸道管徑較大且糞便尚未成形,症狀多以貧血、腹脹、消化不良為主,且若腫瘤過大,可從腹部外摸到硬塊;若是在左側管徑較小的腸道,典型症狀則為血便、糞便變細。

「如果排便狀態改變超過一星期,同時伴有肚子疼痛、貧血等症狀,就可能是腸內已經出現息肉、腫瘤,」吳昌杰解釋,這時候的貧血很可能會是腫瘤所引起的慢性失血,民眾如有上述症狀,要趕快就醫檢查,及早治療,預後能力才會較佳。

「國健署大腸癌篩檢服務,僅補助50~未滿75歲的民眾,其他年齡層的人可能因此忽略篩檢。」王熙元表示,其他民眾若不想直接做侵入性的大腸鏡檢查,可以在家自行用「糞便潛血檢查試紙」檢驗,排便後將試紙丟入馬桶內並靜待2分鐘,若試紙從無色到出現淡藍色反應,就需要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測試原理為血紅素和試劑的氧化還原反應,」吳昌杰表示,試劑可以檢測出帶血的糞便,但敏感性約40%,代表約6成的民眾就算體內有息肉也可能測不出。失敗的原因包括息肉太小、水分太多稀釋了血液濃度等,若民眾有腹瀉、便秘等大便異常的情況也不能測量,會失準。

「此外,短期內曾服用阿斯匹靈的人也會影響到測量結果,因為阿斯匹靈會刺激黏膜微量出血、促進氧化還原反應。」吳昌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