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版紐約時報》 International New York Times
科索沃首都普里什蒂納的一間清真寺裡,每週五都聚集了數百位年輕男子虔誠祈禱。他們是伊斯蘭聖戰主義「瓦哈比教派」的信徒。
自從1998年美國和北約(NATO)出兵介入曠日持久的南斯拉夫內戰,將科索沃從塞爾維亞的壓迫政權解放出來後,作為美國主要穆斯林盟友的沙烏地政府,就以大筆資金趁機在當地興建了240間教導瓦哈比主義的清真寺。現在這些科索沃的清真寺已經輕易地被IS用作招募和聯絡聖戰恐怖份子的溫床。
《紐時》指出,當地反恐警察在過去2年間,指認出314人加入了IS,其中包括44名女性和28名未成年人。他們也以教導違憲為理由,起訴了67人、逮捕了14名阿訇,並關閉19所穆斯林機構。
科索沃曾作為鄂圖曼帝國的一部分長達500年之久,遵循伊斯蘭教中溫和寬容的哈納菲學派。但1980年代曾在沙烏地麥第納大學受訓的科索沃人畢拉里指出,瓦哈比派近20年來大舉輸入後,專門挖這些原本的穆斯林「樁腳」,灌輸那些激進的教條思想,在人們之間輸入類似文革的鬥爭和仇恨思想;許多女性受教後,認為不該跟男人說話及握手,連他們的親人也不例外。
當地教士及政壇人士分析,戰爭後的科索沃人實在太過貧窮,加上過去塞爾維亞民兵也以種族清洗殺了許多主要都是信奉伊斯蘭的阿爾巴尼亞族人、燒毀了多達218間的清真寺。
這使得沙烏地政府出資興建的清真寺成了很有吸引力的替代選擇:他們提供免費英語課、電腦課,甚至發月餉,條件是你必須固定去聽佈道、女子戴上面紗,以及信奉瓦哈比主義嚴格排他的伊斯蘭教法詮釋方式:對異教或偶像崇拜意涵的文物須無情加以毀壞,異端的穆斯林若不悔改則可直取他性命。
「反對他們的,就馬上被當作敵人。」畢拉里解釋,他在對抗瓦哈比教派的過程中收到了對他本人和家人的死亡威脅。「不信者的血,是我們穆斯林最好的飲料。」這是一篇佈道中的內容。《紐時》指出,沙烏地在全球影響所及範圍內輸出這種瓦哈比主義,光是印度新德里就有140間由他們贊助資金的清真寺。
http://www.nytimes.com/2016/05/22/world/europe/how-the-saudis-turned-kosovo-into-fertile-ground-for-isis.html?_r=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