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生產連12黑 物聯網成曙光

黃敬哲 2016/05/23 18:21 點閱 11562 次
經濟部副處長楊貴顯表示,未來物聯網等技術應用可望加強通訊及感測類晶片的訂單。(photo by Wikipedia)
經濟部副處長楊貴顯表示,未來物聯網等技術應用可望加強通訊及感測類晶片的訂單。(photo by Wikipedia)

【台灣醒報記者黃敬哲台北報導】台灣工業生產已經連續12個月減產,平了金融海嘯的紀錄,不過受惠於物聯網等技術發展,通訊及感測類晶片訂單可望開始轉強。近年來,台灣各項經濟指數都呈現下滑趨勢,但經濟部副處長楊貴顯表示,未來物聯網、虛擬實境等新技術的應用,可望讓台灣經濟止跌回穩。

經濟部統計處23日發布工業生產報告指出,4月份製造業生產指數102.68,較上年同月減少4.50%,其中電子零組件、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受全球資通訊產品銷售動能疲軟及國際競爭影響,分別較去年同期減少5.3%及9.21%。

科技業持續減產

電子零組件業的減產主因是全球資通訊產品銷售動能疲軟,及適逢新舊產品的交替期,所以晶圓代工、印刷電路板、LCD面板等產品也持續減產。累計1至4月較上年同期減少5.3%。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的減產是因為全球手機銷售動能不佳及國際競爭激烈,導致手持行動裝置、光學元件生產能量降低。所以累計1至4月較上年同期減少9.21%。

機械類因全球經濟成長復甦動能不足及設備投資需求保守而持續減產。汽車類在進口車競爭及部分產線維修的因素下亦減產。只有基本金屬類因鋼價觸底反彈,激勵存貨需求,增產0.26%。累計今年1至4月的製造業生產較去年同期減少4.91%。

新技術帶動需求

楊貴顯表示,目前台灣工業生產已經連續12個月減產,平了金融海嘯的紀錄,不過未來受惠於通訊及感測類晶片訂單轉強,以及物聯網等新興應用持續拓展,虛擬實境裝置及智慧穿戴產品需求熱絡,可望帶動半導體業逐漸擺脫減產困境。

再加上鋼價、油價回升,將激勵鋼鐵、石化生產動能,預期5、6月製造業生產雖然不會馬上變好,但至少減產幅度可望趨於緩和。

依據經濟部統計,製造業者認為105年5月生產量將較4月增加之廠商家數占12.8%,持平者占73.5%,減少者占13.7%,以家數計算之製造業生產量動向指數為49.6,按產值計算之動向指數為52.9,預期5月生產指數可能較4月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