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論壇1》市場化、國家化? 周行一:政策快決定

黃敬哲 2016/05/19 19:29 點閱 15654 次
政治大學校長周行一認為,台灣應盡快選擇讓教育國家化或市場化,才能為教育注入活水。(photo by 政大指南政策論壇)
政治大學校長周行一認為,台灣應盡快選擇讓教育國家化或市場化,才能為教育注入活水。(photo by 政大指南政策論壇)

【台灣醒報記者黃敬哲台北報導】「高等教育的收費,取決於財政制度而非教育問題,台灣正處於不上不下的狀態,政府應盡快決定方向。」政治大學校長周行一在政大「指南政策論壇:高等教育的挑戰與轉型」中表示,有些人誤會大學付學費就是市場化,但問題其實在於台灣教育得不到足夠資源來進行改革,而這又得取決於國家的財政政策。

【學位讓大學存在】
周行一說,台灣大學教育的問題其實在於不是以學生為中心,而是以教師為中心,這將會讓許多大學有很多的理由不往前進。然而現在資訊很發達,很多人不用透過學校就能學習。目前學生還重視學位,所以大學能存在,若未來學位不再重要,那大學已無價值。

「除了一些成功企業家,我相信連未來的科學家都可能不用念大學。」周行一強調,我們的大學應該要向企業一樣能有更彈性的結構才有競爭力,並重新產生教育的價值。然而不管要做什麼改革,最重要的就是資源,雖然國立大學得到資源較多但仍遠遠不夠,所以才會出現所謂教育市場化的問題。

以新加坡為例,它只有600萬人口,所以也只有六所政府注資的大學,當然這還是遠遠不夠的。所以事實上新加坡有400多家大學是由國外來辦的,甚至有些就是以營利為目的。當然現在也有相反的例子,如美國總統參選人桑德斯的政見就是想要用美國稅收來負擔大學學費。

【台灣教育資源不夠】
周行一進一步表示,更有人舉許多歐洲國家的例子,如芬蘭與德國等。但這是因為這些國家稅收非常高所以才可以負擔免費教育服務,但以目前台灣的財政是做不到的,若要效法這些國家必須改革政府財政方針,讓大學走向社會福利政策。

這兩種方法都各有優劣,而台灣要注意的是應該要早點下決定,選擇靠國家來處理教育問題並給予足夠的資源,不然就是靠市場化來注資,假如不上不下的話,台灣的教育將永遠得不到足夠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