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週刊封面:中產階級的難言之隱 (20160501 大西洋月刊)

邱慕天 2016/05/01 18:59 點閱 1119 次

《大西洋月刊》 The Atlantic
美聯儲(FED)自2013年起做了一項調查:49%的兼職工作者願意加班;29%期望明年可以加薪;43%的有巢氏認為一年間自家地產有所增值。但接著一個問題才是重點:如果有急用,你拿得出400美元嗎?47%人手頭沒有這筆現金儲蓄。

這是那一切工作、衣著看上去體面的美國中產階級真正的難言之隱,包含本篇《大西洋月刊》文章的作者自己在內──出版了5本書、數百篇文章、獎項及榮譽卓著。但他曾經因為暖爐沒油了,必須向女兒借錢。

密西根大學經濟學家大衛‧強森指出,過去經濟學家以為人們就像聖經中的約瑟一樣,懂得用豐年的儲蓄對應荒年的開支,但實際上有5到7成的美國人總處在「月光族」的經濟不安全感,才是值得學者探究的經濟問題。

紐約大學經濟學者愛德華‧沃爾夫把所有美國戶口按收入分5等分,他研究2013這年比起1983年,美國最窮的20%人口的資產蒸發了85.3%;收入百分等級在21-40的也掉了63.5%;41-60這一階的資產則短少25.8%。這些家庭只斷炊6天,就得開始典當身家。

8、90年代的信貸與卡債的不負責任擴張,當然是月光的一個重要因素。但更根本的問題是,在現代金融產品愈來愈複雜下,相當比例的人都成了「理財白癡」;美國大約有6成5的勞動年齡人口無法對複利、分散風險和通貨膨脹的影響說出一番正確道理。

還有一些經濟學家把過去一代中產階級收入提升後的「攀比症候群」當作歸因。簡言之,他們急於甩脫外顯的窮酸形象,於是拿著新得到的收入大肆買車買房、給小孩讀私立學校。通貨膨脹下,2014年《今日美國報》調查,符合這樣中產階級生活的家庭一年得有13萬美金收入。但很不幸地,同時期的美國中位數家庭收入只有6萬5。然後在錯誤的政策風向引導下,他們開始把這種無力感怪罪到移民或是中國人身上…
http://www.theatlantic.com/magazine/archive/2016/05/my-secret-shame/476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