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時代》 記錄翻轉教育之路

鄭羿菲 2016/04/24 11:51 點閱 10128 次
《微光時代》片中長年在印度、尼泊爾等國家的志工服務,讓許多青少年看見不一樣的世界、思考更多人生的意義。(photo by 有時電影)
《微光時代》片中長年在印度、尼泊爾等國家的志工服務,讓許多青少年看見不一樣的世界、思考更多人生的意義。(photo by 有時電影)

【台灣醒報記者鄭羿菲台北報導】「希望我的孩子能謙卑地看看,除了生活,外面的世界還有什麼。」《微光時代》導演劉建偉23日在特映會上說,台灣青少年的教育只剩考試,但教育應該引導孩子們去思考生命的可能性。影片女主角兜兜笑著說,「尼泊爾的這一年,讓我學會了踏出框架、不怕犯錯,有一點可能性就去做。」

《微光時代》是紀錄了長達3年的時間中「華人磐石領袖協會」志工在尼泊爾、印度等3個國家,服務、提供教育、創造工作機會給當地弱勢者的故事,也帶領無數台灣青年、成年志工,找到課本上沒教的人生意義,看見除了每天對社會的埋怨外,有更大的世界等著被看見。

《微光時代》片中的女主角兜兜,東海社會系畢業後就在尼泊爾停留服務了1年,24歲的她笑著說,在尼泊爾的一年學了很多事,包括召集阿克蘭山區婦女、著手建造編織工廠等都是人生的第一次,「婦女們聽到編織能改變生活的可能時,紛紛放下白天的農作時間來學編織,願意付出自己認為重要事務的行為,讓她收穫更多。」

「我的孩子即將要成為青少年了,從事拍片20年後,我想拍一部片子給台灣的青少年、及我的孩子看。」劉建偉23日在《微光時代》特映會後分享說,他想要告訴他即將步入青少年期的孩子,「世界不是你想的那麼熱血,我希望你謙卑下來看看平常生活以外的世界還有什麼。」

劉建偉說,台灣的青少年教育好像只剩下讀書與考試,但教育應該引導孩子們去想可能性,「給他們能生活下去、踏出舒適圈的勇氣,無論台灣好不好,都更懂得用愛去思考身邊的每一件事情。」他說,同時也透過紀錄片的拍攝、服務、體驗等課程,引導學生從課本運用到現實。

師範大學公領系副教授蔡居澤認同地說,「現在的教育只教了孩子們一半,就是知識與考試,但其實孩子最需要的是驗證與應用這些知識。」讓知識成為服務別人、散播愛的工具,從微小的光去點亮,世界總有一天會光明。

「踏出舒適的框架、不害怕犯錯、有一點可能性就將自己的所有埋進去,是我學到最珍貴的事。」兜兜思考一會才繼續說,但回到台灣後,框架似乎又回來了,她還在摸清楚是為什麼。但兜兜的母親在聽她分享時說,「如果有機會,也想去尼泊爾看看。」一句簡單的話,表達了無限對孩子的欣慰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