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盛頓郵報》 The Washington Post
孩子們在佔地百萬平方英呎的里貝朗購物中心內的溜冰場滑冰,時髦的妙齡女子拿著星巴克拿鐵咖啡經過,一旁T恤短褲的男子在賣健身器材的攤位旁拿出手機自拍。你很難猜到這是茲卡疫情的重災區之一,因為這個空調清淨的空間,根本容不下帶原茲卡病毒的蚊子。
身處巴西內陸的里貝朗普雷圖靠著生產糖和酒發跡,並有著「巴西加州」美譽,但它繁榮的一面卻同樣掩蓋了嚴重的貧窮與落後。巴西是全球貧富差距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最富的1%人收入是全國人民的4分之1強。
購物中心20分鐘車程外的貧民區雅爾丁雅達雅,20歲奧利維拉自2月初就病倒了。她有孕3個月,而醫生說她身染的茲卡病毒將導致嬰兒出現小頭畸形症。為著自己不幸的頭胎,她哭腫了雙眼。去年以來,茲卡已經感染了大約150萬巴西人,患者多集中在炎熱且貧困的東北地區。
帶原茲卡的埃及伊蚊並不像某些人以為的那樣「民主公正」。雅爾丁雅達雅的許多人薪水不到7千台幣,住得十分擁擠又沒錢裝紗窗或噴防蚊液。屋頂水塔或舊輪胎積水成為蚊子繁殖溫床。社區附近好幾座垃圾山;人行道旁散發臭氣的污水溝,則是公共基礎建設的預算吝於整治翻新的證據。
里貝朗普雷圖的衛生部長米蘭達表示,該市正竭盡有限的資源以遏制登革熱和茲卡。但當記者問他對「巴西加州」有何評價時,他長嘆了口氣,「這不過是種不切實際的企盼。我們確實有一群生活水準頗高的中產階級。但就像巴西全境一般,這裡同樣彰顯著可恥的貧富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