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雜誌》 Time Magazine
低調進取的年度人物梅克爾
在她三層樓的兒時家中,學生和短期旅客視之為(她父親所開辦的)信義會神學院的課室,精障者則把這裡視為他們的家和工作室。但對3歲直到中學年齡的梅克爾來說,這牆內的小世界自成一格,就像其他1700萬東德人在統一前對國家的理解一樣。到了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時,她已粹煉出一切代表東德人的美德:耐心、平淡、思維嚴謹、鴨子划水的低調進取精神。
2015年是梅克爾擔任德國元首第10年,在這位子的她也是歐盟的實質領導人。她挺過了希臘所引發的歐元區19國震盪;在今夏決定開放國門收容百萬中東與非洲難民,更是嚴肅定義了富有國家對「何謂好生活」的存在主義辯證。分析師認為,東德時期梅克爾對「牆」和所謂「不幸」的灰色記憶,可能是一路謹慎走來的她為此事件變得如此義無反顧的原因。
東德的信義會教區向來收容難民及異見者。作為信義會的牧師,梅克爾的父親霍斯特.卡斯納享有社會各界的尊重,甚至包含馬列主義者。但他在避開激進社會倡議之餘,仍然做著修補康德等現代哲學家與神學之間鴻溝的問題,並擁抱東德主流的社會主義。
這種一邊與社會協調一邊轉化社會的概念傳到了梅克爾,成為她主修科學(物理、量子化學)並與科學家結婚的深層動機。
梅克爾的豐碑,是她高度善解人意的領導作風,挑戰傳統歐洲生活的舒適圈。這不僅是因為東德圍牆後的生活讓她深明人的渴望,也粹煉出她對於轉化體制的耐性,這更是因為她成年後所學的嚴謹科學方法,讓她能把握事務最關鍵的本質─她在德國反猶主義的過去發現了對外來者的「恐懼」是其病灶。
她要用開放擁抱的心胸,逐步除去歐洲人在舒適圈內真正的心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