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弱勢貧童 上公立大學比例下降

黃譯萱 2015/12/02 16:11 點閱 7884 次
由阿嬤撫養的小萱,不僅常常要幫忙阿嬤分擔煮飯等家務、還要幫阿嬤撿資源回收賣錢,她雖然想學跳舞、當演員,家裡卻沒錢能供她上才藝。(photo by 黃譯萱/台灣醒報)
由阿嬤撫養的小萱,不僅常常要幫忙阿嬤分擔煮飯等家務、還要幫阿嬤撿資源回收賣錢,她雖然想學跳舞、當演員,家裡卻沒錢能供她上才藝。(photo by 黃譯萱/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黃譯萱台北報導】貧窮孩子為何難翻身?除了教育經費不足,孩子多半還要負擔家務、大學入學制度改變也都是原因之一,家扶基金會社工處處長王聖基指出,貧窮孩子沒錢學才藝或參與其他課外活動,在推甄等申請入學方式上便吃虧,家扶扶助的孩子考上公立大學的比例已有逐年下降趨勢。

阿珠的媽媽是越南籍,爸爸患有慢性病、只能在工地當臨時工,家裡經濟非常拮据,阿珠也曾因跟媽媽回越南而輟學一年,回來台灣後功課學習也更加吃力,家裡沒錢讓她補習,必須加倍努力才能在課業上趕上其他同學。

由阿嬤撫養的小萱,則不僅常常要幫忙阿嬤分擔煮飯等家務、還要幫阿嬤撿資源回收賣錢,她雖然想學跳舞、當演員,家裡卻沒錢能供她學才藝。阿嬤也說,小萱高中以後的教育費她恐怕也無法負擔,「想唸書還是要靠她自己半工半讀。」

家扶基金會指出,貧窮孩子必須面臨教育資源不足、甚至要分擔家務等多重弱勢,讓孩子無法專心課業,遑論發展多元興趣,在現在強調多元發展的升學制度中便非常吃虧。

王聖基表示,M型化社會加上大學入學制改變影響,過去接受家扶扶助的貧困孩子,考取公立大學的比例大約是25%,與社會平均的27%相差不遠,但近年卻逐漸下降,最新一次的資料已降到22%。

王聖基以家扶兒童小冠為例指出,小冠連學鋼琴都必須靠善心老師免費教學、使用別人捐贈的鋼琴,教育環境比小康家庭的孩子差了一大截,而現在的大學升學制度中,能夠學習多樣才藝往往有加分效果,讓弱勢孩子的處境更劣勢,呼籲教育者應重新審視制度的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