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習會後 學者:就看北京的誠意

黃捷 2015/11/08 18:18 點閱 5183 次
8日的「馬習會後兩岸關係展望」研討會上,政大外交系副教授黃奎博認為,北京須針對台灣的國際空間做出實質承諾。(photo by 黃捷/台灣醒報)
8日的「馬習會後兩岸關係展望」研討會上,政大外交系副教授黃奎博認為,北京須針對台灣的國際空間做出實質承諾。(photo by 黃捷/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黃捷台北報導】「台灣國際空間的擴展不該由北京單方面界定。」馬習首度會談握手長達80秒,兩岸在形式上已破冰且互表善意,但實質上大陸是否有任何讓步,政大東亞所所長寇健文表示,北京需要具體回應「台灣領導人可不可以參加APEC、台灣如何以適當名義加入亞投行?」等問題,政大外交系副教授黃奎博也提到馬習會的善意基礎如何實質擴散,都在北京的一念之間。

寇健文表示,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提及在不造成「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情況下,台灣能有國際空間,但過去的經驗都顯示,這常由北京單方面決定,北京如何在未來兩岸官方互動上作出實質讓步,需要具體說明。

「目前為止,只是看到雙方領導人各自表述,具體成果還是要看未來發展。」寇健文提到亞投行,「習近平說要用適當方式讓台灣加入,但怎樣是適當的方式?目前不清楚。」他也舉APEC為例,「台灣領導人可不可以參加?這個北京就需要回答。」他提到,若北京仍單方面決定台灣的國際空間,會讓馬習會的成果產生負面效果。

「台灣有機會補起區域發展的缺口。」黃奎博認為,馬習會的善意互動,有助於台灣補齊東亞缺口,原來因兩岸關係被排除的台灣,不管是加入TPP、RCEP這兩個合作機制,還是讓台灣跟東南亞國協簽FTA,甚至台灣能不能在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有積極貢獻,都在北京的一念之間,「要讓中國明瞭,阻擋台灣發展不利於兩岸未來。」

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董事長左正東分析,馬英九說「兩岸在加入區域經濟整合上不該有先後問題,且兩岸應該同時加入。」代表不該侷限台灣參與經濟整合的機會,也隱含「中國不該限制台灣加入TPP」的意思,他認為這能使北京正面看待台灣參加區域經濟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