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民危機與台灣轉機(邱慕天)

邱慕天 2015/09/21 17:19 點閱 2630 次
經濟難民也好、政治難民也好,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爬,他們絕對會成為第一世界的一大包袱。(photo by Wikipedia)
經濟難民也好、政治難民也好,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爬,他們絕對會成為第一世界的一大包袱。(photo by Wikipedia)

「奇怪哩!為什麼混歐洲的,比起混美加的,氣質就是『土』一點?」打從10多年前背包遊歐之後,再到後來幾年住在美國、同時認識一些在英法德留學的大陸朋友,心中一直納悶著。

【外人難融入當地】
後來我發現,是因整個歐洲近代以來,根本就沒在用心融入其他族裔的移民。作為現代民族國家的發源地,那些「非我族類、趕盡殺絕」的法西斯歷史姑且先不論,就是生活在法國的吉普賽人,今日也地位低下、無異難民;滯德的土耳其人,那還是被政策化的「借工」產物。而唐人街的華人,就像台北或中壢火車站的東南亞商圈一樣,是個自成一格、生人勿進的次文化圈。

11年前上大四的那個暑假我在法國,一次在巴黎唐人街的家樂福拿了長棍麵包走進結帳櫃臺,面前跟我同齡的華裔青年快速地飆了一嘴法文,我看著這個跟我相像的面孔,卻完全回不上話。在異地碰到自以為熟悉的陌生人,如此異樣的距離感。我甚至不敢問他:「說不說中文?」

坐在附近的公園一面啃著麵包,看著眾多全是華人的孩子在破敗簡陋的遊樂設施爬上爬下,心中一面想著:他們是否有上學?誰教他們?與掛著簡中漢字「麥當勞」招牌的13區速食店內亞裔中年遊民四目相望,我如鏡像反射一般地感受到:自己並不受這座城市歡迎。

【難民問題方興未艾】
2015年,來自敘利亞和中東各國的百萬難民,帶給了歐洲人一個很不一樣的夏天。邊境壁壘或許能擋防片刻,但滴水終究穿石。聯合國今年7月的人口發展趨勢報告預測,全球人口將會提早半個世紀、也就是在2050年就會破百億,其中人口超速度成長的非洲將佔4分之1(在本世紀前15年,非洲大陸的人口已經增加了50%)、印度及其周邊的南亞、西亞國家,也將成為人口高密度卻低收入的地區。

經濟難民也好、政治難民也好,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爬,他們絕對會成為第一世界的一大包袱。全球化的時代,邊境上的問題不會因為你夠「宅」就自動消失。

過去常以為難民等同麻煩製造者、移民不值得歡迎,但經合組織今年7月最新統計研究卻給出不一樣的觀點:移民往往有強烈的奮鬥意志,他們的正向經濟貢獻,讓前期的國家社福開支成為划算投資。關鍵是你如何接納他們、融入他們。

9月中一期的《經濟學人》封面故事附和同樣的觀點:只要一國肯用心融入移民,他們就會為你的土地綻放驕傲。當初北越赤化後高達上百萬的越南船民,即隨著東南亞國家和西方國家不同的待遇,而取得迥異發展。

歡迎難民的國家,最終得到的是難民中最上進、素質最高的一群,因為他們知道:在這裡有生根、向上流動的機會。在美國,亞裔下一代遍布長春藤,猶太人掌握股市半邊天。英國的國家社經研究所則發現,拒絕移民的政策,反而阻滯下一代全國的平均薪資提升。

少子化的歐洲國家,扶養比隨著時間演進攀高,社福開支必將漸趨崩潰邊緣。但隨著高加索人互抱大腿的「歐盟想像」被證實敵不過希臘的大力撤後腿,毋寧將今日的籌碼用在打造良好的移民政策,許一個與二、三世界「族群共融」的歷史佳話。

【漢國族與台灣的建國想像】
2013年回到台灣後,我嘗試接觸更多的在台外國人社群,卻感覺他們總是蜻蜓點水、來來去去。有學者探究,這是漢文化的中原文化主義,讓我們與歐洲民族國家有著同樣的拒外傾向。心態上,雙方都沒有預備要成為一輩子的朋友、變成共同體。

兩三天前瞥見一位中英混血的朋友在臉書上發文,說他處理身份問題快被碰上的官僚制度搞瘋了!另一個朋友回道,她為了機車保險要拿到6個單位的章。上一份工作同事多為白人朋友的我,也不斷聽聞其他諸如外籍人士在台工作須3年一次展延、連住5年才過入籍門檻、外籍學生受雇要4萬8的底薪,等種種鎖國政策,更別說一般外勞要碰到的健保、報稅、教育等適應問題。台灣最美的風景,絕對不是人口政策。

近日《台灣醒報》等國內媒體的熱烈報導,引起國人對中東難民議題的關心,甚至有人問:台灣為什麼不主動向國際表示收容敘利亞難民的意願?問題就在於,當我們不把這些天天在我們周遭的移工外配權益當一回事,就不可能用浮濫的同情心來號令難民政策。

年輕人關心台灣的未來,許多人熱衷台獨建國論述,吵來吵去卻往往落入「誰是真台灣人」的單元認同圈套。直到我去年跟著台派遊說團體參加在美國華府的國際事務研習,從參眾議員和國務院涉台專員一致的口吻中,赫然才發現「凝聚一個有別於中國的主體性」加上「帶給國際社群利益的強烈說帖」,才是唯一能讓世界擁抱,聲援台灣國格的務實道路。

試想:比起一個拚命強調「我是台灣人」,但文化還是長得很像中國福建省的福爾摩沙,能說中英日越四聲道和擁有豐富多元文化的我們,為什麼不可以做打扮好參加聯合國舞會的仙度瑞拉?

【移民政策,國發之鑰】
當我們抱怨我們的教育沒有世界觀、媒體不報國際新聞,我們很可能只是沒有發覺:全球事務就是你身邊的事。台灣的少子化已經大響警鐘、生育率全球最低,年金體制即將崩潰。我們光想到宰殺肥貓,卻忽略了當前這個全球最大流動浪潮給予台灣的啟示:向需要的人伸出援手,就是在散播希望的種子。

德國連日來提出的計畫已經告訴我們:「難民」對於他們就是「移民」,要給他們安家、照護、身份、語言、技職訓練。文化適應是一大難題,但「好撒瑪利亞人」沒有國界。正如堅持「尊嚴政治」的梅克爾,15日在聯邦議會面對反對者評其難民政策毀壞國家前景時的霸氣反擊:「如果我們現在開始,必須為在急難狀況所露出的友善面容道歉,這不是我的國家!」那些想要許中華民國/台灣一個未來的人應該想:什麼才是我們的國家?

當台灣擁抱世界,世界才會看見台灣。從凝聚新台灣認同、提升國際觀,到少子化困境,解開眾多福爾摩沙問題的鑰匙,或許就從愛你的鄰舍開始。關心那些一直在你身邊的陌生面孔,從高牆的另一端拆除那排外的政策營壘;這是從柏林到大馬士革給予今日寶島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