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轉負面形象 中國刺青文化興起

張宇筑 2015/08/25 18:26 點閱 6145 次
圖說: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刺青文化愈來愈流行,帶起一股不可限量的商機。近3年來,刺青人數每年是以倍數成長。(photo by Jhong Dizon on Flickr-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s)
圖說: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刺青文化愈來愈流行,帶起一股不可限量的商機。近3年來,刺青人數每年是以倍數成長。(photo by Jhong Dizon on Flickr-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s)

【台灣醒報實習記者張宇筑綜合報導】中國刺青文化日漸盛行,人數呈倍數成長,業者每月可海撈美金1萬500元。對此,《CNN》專題報導指出,中國社會風氣逐漸開放,大眾一改對刺青的負面印象,從原本烙印在囚犯上的標記,衍變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從中也展現出中國精緻的刺青文化之美。

中國刺青歷史至少有3500年之久,但以往都用在囚犯、流浪漢、罪犯身上,給人極深的負面觀感,不過近年來,社會大眾逐漸接受年輕人這種表達自我的方式。北京天喜刺青的一名師傅表示,「10年前,刺青給人的印象還停留在壞人及不良分子的身分標記,許多人怕受到社會歧視而退卻。」

不過目前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刺青文化已愈來愈流行,帶起一股不可限量的商機。近3年來,刺青人數每年是以倍數成長,而從事刺青行業者,每個月至少可賺進美金1萬500元(約新台幣34萬元)。

刺青除了有各式各樣的圖案選擇之外,許多人也喜歡刺上中國字,例如英國知名足球員貝克漢在自己身體上,刺上「生死乃命,富貴由天」的中文諺語。

對許多年輕人而言,刺青是個人形象的表現,或是紀念銘心刻骨的人生經驗如戀愛或是死亡。一名王姓服裝設計師在肩膀上,刺了一個自己設計的熱氣球圖案,象徵著自己兒時的夢想就是在空中飛翔。她表示,「對我而言,刺青是一種自我象徵,如同名字般重要。我把刺青視為身體的一部分,它使我獨立而特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