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實習記者張宇筑綜合報導】中國的人權及天然資源限制,恐成為冬奧發展的阻力!國際奧運委員會於7月31日宣布,北京為2022年冬季奧運的主辦城市。但因比賽場地雪量及水量不足,還有人權言論的封閉,皆引起中國國內的反冬奧聲浪。保護記者委員會迪茨表示,「2022冬奧的成功取決於不只是場地評估通過與否,更是對奧林匹克憲章裡運動人權的體現與尊重。」
【北京斥資拼建設】
2022年北京冬運將在河北省張家口共同舉辦,北京政府將斥資15.1億美元興建比賽場地,更花費約50億美元興建京張高速鐵路,縮短北京及張家口兩地往返距離。北京政府更允諾,將減少市區汽車廢氣排放量,關閉老舊工廠及減少75%燃煤以改善空氣汙染。《美聯社》報導指出,這波冬奧風潮將會帶動3億中國人口的冰上運動市場。
不過國際奧運委員會懷疑,中國是否有足夠的雪量及水資源來興建如越野滑雪、跳台滑雪等場地。根據聯合國2014年調查,「中國河北省的可用水資源,一年僅有200立方米,只達到了國際標準的5分之1。」然而,中國政府卻表示,「人工造雪不會對當地居民生活造成影響。」國際奧運委員會表示,「北京政府似乎低估了人工造雪的用水量。」
【中國人權受威脅】
除了環境爭議之外,更引來中國人權的強烈反對。中國人權聲明,「國際奧委會指定北京為主辦地,是在加害中國的弱勢團體,同時也毀損國際奧委會的信譽。」《半島電視台》報導指出,「自2008年北京奧運之後,中國的人權統治更加嚴峻。」
中國政府除了佈下天羅地網嚴密監控,更長期封鎖臉書、推特及YouTube社交網路平台。2008年北京奧運舉辦期間,為了維護國家聲譽,北京政府掩蓋了中國毒奶粉事件的醜聞,防止訊息擴散。今年6月國際奧委評估委員會發佈評估報告後,7月中國當局就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的罪名,大規模逮捕人權律師,進行監禁。
中國人權表示,「國際奧委會在評估過程中,無視中國正在發生的鎮壓行動,決定讓中國舉辦2022年冬奧會,無疑是在蔑視中國人權捍衛者所做的努力和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