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聯手探內波 戰略防災新招

張禹宣 2015/05/13 19:51 點閱 4968 次
內波的奧秘鮮為人知,科技部13日公布最新台北的研究成果,有望促進未來防災系統以及軍事戰略的發展。(photo by 張禹宣台灣醒報)
內波的奧秘鮮為人知,科技部13日公布最新台北的研究成果,有望促進未來防災系統以及軍事戰略的發展。(photo by 張禹宣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張禹宣台北報導】深海不只有洋流、海嘯,更有最大垂直振幅
可達170公尺的「內波」存在!「內波」不僅將深海營養鹽帶到表層,促進光合作用,甚至會影響到颱風的強弱,破壞海上鑽油平台或者水下航行潛艇安全,更進一步可透過對內波的預測,更可有效的組織南海軍艦航行策略等戰略目標。

台大海研所教授楊穎堅表示,以往時常傳出南海潛艦因不明因素快速下沉差點「艇毀人亡」的案例,使專家開始研究內波的奧秘,據研究指出,內波屬於一種海水密度上下層差異所導致的波動,只會發生在深海地區。

由於美國基於軍事策略的需求,與台灣學者共同合作,研究出南海內波的生命史,從生成、傳遞、變形、破碎、翻轉到消散的過程,並刊登於2015年頂尖學術期刊《自然雜誌》。而台灣南海海域恰巧又為世界上最為巨大的內波的生成地。海研所教授詹森指出,內波大小也會隨著季節變化以及海水濃淡而有差異,巨大內波最常發於春夏之際。

由於台灣南海海域地形特殊,楊穎堅解釋說,巴坦海脊高約高3千尺的與2千公尺恆春海脊之間,恰巧相距100公里形成完美的地理結構,使此處的內波為世界之冠,其所產生之內潮能量相當於我國2014年發電量的四分之三!根據探測船海洋一號的統計,其內波震動的幅度高達150公尺,等於可瞬間將一艘潛艇從台電大樓的頂樓甩到一樓。

科技部政務次長錢宗良指出,以能源的角度來說,內波並不夠穩定,但美方當初為了徹底確保南海海域的航行安全,與台建立長期的合作,甚至經國會同意,提供台灣從不對外銷售的水下滑翔翼供研究使用,而台灣卻因此研究更進一步的提升了地震偵測的準確度,以及更完善的颱風路徑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