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鄭宇晴台北報導】預算來了,護病比卻仍居高不下!衛福部每年編列20至25億元預算補助醫院改善護理人力,但立委與醫勞盟11日質疑,在多數醫院裡每1名護理人員仍須照顧多達12至16床病人,與歐洲統計最佳護病比是6人差距甚大。對此,衛福部醫事司副司長黃純英回應,已設評鑑、輔導訪查和督導考核3關卡,監督醫療院所的護病比。
【護病比1比16常見】
5月12日為國際護士節,醫療盟11日公佈全台護病比網路調查,近2,700筆資料中,仍有61%受訪者在醫學中心內外科病房大夜班、56%受訪者在醫學中心急診室小夜班及76%受訪者大夜班須照顧16床病人。
區域醫院的內外科病房中,45%受訪者表示在小夜班、85%受訪者在大夜班要照顧16床病人。地區醫院最誇張,精神科有53%受訪者在白班、75%受訪者在大夜班須照顧30床病人。
【立委疑濫用專款】
立委田秋堇表示,歐洲統計最佳護病比是1位護理師最多照顧6名病人,此後每增加1名患者,病人30天內死亡率會增加7%,「台灣護病比達1比12甚至是1比16的狀況,不僅使醫護人員嚴重過勞,也威脅到國人的生死。」她指出,因護理師過勞而形成不必要死亡的情形,「可能發生在你我身上」。
立委劉建國指出,雖然衛福部每年編列20至25億元給醫院改善護理人力,錢已花在刀口上,卻仍未見效。「衛福部的監督實在太寬鬆,醫院評鑑制度對醫院沒影響力,是『無牙』的老虎。」呼籲衛福部監督醫院專款專用,「不要再看到醫院將專款拿去辦活動、辦研討會或做制服等,應直接回饋到護理人員身上。」
【設3關卡監督】
醫勞盟理事長張志華表示,衛福部應按月上網公佈「病房實際護病比」,讓民眾共同監督,並考量日班、小夜班及大夜班不同需求,將3班分開評鑑。黃純英則回應,今年2月9日公告的護病比基準,和過去相比已跨出一大步,除要求醫院自主管理外,衛福部也會透過醫院評鑑、追蹤輔導訪查與地方衛生局督導考核等3關卡監督。
勞動部條件司專委黃維琛也表示,今年將持續對全台400多家醫療院所做專案勞動檢查,並會優先檢查去年違法院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