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張振鴻綜合報導】不同的光線會影響睡眠品質!美國康乃狄克大學的教授指出,夜間睡前使用偏黯淡的黃燈,睡眠中採取全黑,能提升個人的睡眠品質,而早晨起床時接受陽光或藍色光線的照射,則有助於快速清醒,並提振一天精神,同時能避免因睡眠品質差所造成的後續疾病。
根據英國《獨立報》報導,多數現代人因睡眠不足而對健康造成重大影響,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更是將睡眠不足視為一種流行病。美國康乃狄克教授理查史蒂文斯的研究報告指出,由於光能調解我們從睡眠到醒來的身體機制,因此人們自睡前、睡眠中到清醒後,若能暴露在不同波長的光線中,將有助於改善睡眠品質與隔日一天的精神。
「人們開始重視睡眠品質的重要性,但對於應在黑暗中睡眠一事卻忽略了。」理查史蒂文斯表示,生理過程中控制睡眠、喚醒、飢餓、活動量、體溫、褪黑激素,和其他生理特性的循環可以說受「內源性生理時鐘」控制,它在每天24小時的循環中受陽光與黑暗所啟動及重置,因此倘若人類長時間待在暗無天日的洞穴中,久了之後身體將失去時間感,連帶影響各種身體機能。
理查史蒂文斯指出,雖然光線能提醒人體的生理時鐘,但並不是每種光線的作用都相同。光線內含短波長的藍光到長波長的黃光與紅光,其中短波長的藍光會刺激降低分泌褪黑激素,使得人體以為一直處於白天。因此睡前若使用會散發藍光的電子產品,確實會造成人體無法分泌褪黑激素,使得真的想要入睡時卻難以安眠。
相反的,睡前若沉浸在長波長的黃光中(畢竟紅光太恐怖了),則能讓人體內部因逐漸受到褪黑激素分泌的影響,而產生想睡覺的反應。進一步的,睡眠中則最好維持在全黑的環境裡,這將有助人體進入深度睡眠的境界。
另外,理查史蒂文斯也證實,睡前若有吃消夜的習慣,也會對褪黑激素的分泌產生影響,同樣容易造成難以入眠或睡眠品質不佳的情形。因此避免睡前照射藍光與進食,將能改善睡眠狀況,並避免肥胖、糖尿病、癌症和抑鬱症等後續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