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綜合報導】中學生如有難以入眠或睡眠不足的問題,恐提高未來酗酒或濫用藥物的風險。美國研究發現,有睡眠困擾的青少年出現酒後駕車、不安全性行為、暴飲、藥物濫用等偏差行為的風險較高。專家指出,家長應多注意子女的睡眠情況,導正青少年臨睡前還打電動、滑手機卻不好好睡覺等壞習慣,或可避免子女未來染上酗酒、嗑藥等惡習。
美國愛達荷州立大學與底特律亨利福特醫院團隊發表於《酒精中毒:臨床與實驗研究》的報告,分析6千5百多位中學生的生活習慣後發現,有3成青少年偶有失眠情形,更有1成青少年累積已逾3個月的「慢性失眠」狀況。華裔愛達荷州大心理學教授王瑪麗亞表示,每晚都感到睡眠品質不佳者,因酗酒或藥物濫用而發生交通事故、得到性傳染病、非計畫懷孕,或發生性行為「醒來後覺得很後悔」的風險,較睡眠正常者高出33%。
瑪麗亞指出,過去針對成人失眠的研究顯示,有睡眠障礙者在失眠症狀出現的1年內開始酗酒,或在3.5年內染上菸癮及藥癮的風險都高於常人。而在接受戒酒治療後,曾有睡眠障礙的酒精成癮者「重蹈覆轍」的機率也較高。「想不到在青少年也有類似的狀況。」亨利福特醫院睡眠中心主任提姆羅爾斯分析,青少年的睡眠問題往往是從兒童時期開始累積,若兒童睡眠不足,易導致慢性過度疲勞,因而提高進入青少年期後飲酒過度或濫用藥物的風險。
「一般總認為『年輕人』比較好睡,但事實並非如此。」瑪麗亞說,根據調查,約有27%的小學生及45%的青少年日常睡眠不足;另有研究顯示,約有10%的青少年很難入眠,且隔日易整天處於昏昏欲睡的狀態。羅爾斯強調,要提升成人的睡眠品質很困難,但要家長負起改變兒童及青少年睡眠習慣的責任則相對容易;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避免讓兒童在睡覺前打電動或緊盯螢幕,因而養成「躺半天」還不睡的壞習慣。
除了睡前習慣外,父母也應注意青少年的交友情形。美國維吉尼亞聯邦大學團隊研究顯示,愈來愈多臨床研究證實,擁有部分基因者,較易有酗酒傾向,但該傾向同時也受同儕影響甚鉅。研究人員追蹤近1千8百位男性從12至25歲的生活習慣後發現,擁有特定「基因組」的青少年,在步入成年的階段較易養成喝酒習慣,且較傾向與同樣「貪杯」者為友,同儕間的飲酒習慣彼此影響,因而提高飲酒過量及酒精成癮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