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量飲酒也有罹癌風險 專家:不喝最好

臧品安 2020/10/29 17:45 點閱 5050 次
圖說: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校亞洲人健康研究及教育中心教授陳哲宏說,飲酒沒有安全量,避免喝酒是最好的選擇。(photo by臧品安/台灣醒報)
圖說: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校亞洲人健康研究及教育中心教授陳哲宏說,飲酒沒有安全量,避免喝酒是最好的選擇。(photo by臧品安/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臧品安台北報導】飲酒沒有安全量,專家認為,能不喝酒最好!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校亞洲人健康研究及教育中心教授陳哲宏29日指出,台灣是全球帶有酒精不耐症人口比例最高的國家,國人飲酒恐大幅提升罹患癌症的風險,提醒民眾飲酒沒有安全量,避免喝酒是最好的選擇。

飲酒提升肝病風險

根據衛生福利部108年國人十大死因分析資料,慢性肝病及肝硬化者位居第10位,肝癌則高居癌症死因的第2位,而每年因慢性肝病、肝硬化或肝癌死亡的人數約有1萬2,000人。另外,世界衛生組織也指出,飲酒並沒有安全量,即使少量也會有致癌風險。

「顧肝要從年輕時開始。」國健署菸害防制組組長陳妙心指出,根據國健署歷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青少年曾經飲酒率由98年25.7%略升至106年27.7%,推估約41.5萬青少年曾接觸酒精飲料;瑞典一項整合性分析研究顯示,針對一群18至19歲青年,追蹤其飲酒量及晚年罹患肝病情形,發現每日飲酒量超過30克,晚年罹患嚴重肝病的風險達5至11倍。

滴酒不沾最好

「台灣是全球帶有酒精不耐症人口比例最高的國家。」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校亞洲人健康研究及教育中心教授陳哲宏表示,台灣近半人口缺乏酒精代謝酵素「乙醛去氫酶(ALDH2)」,無法正常代謝酒精轉化的乙醛,這種毒性致癌物累積在肝臟中,便會出現臉紅、心跳加快、頭痛等酒後反應,又稱為「酒精不耐症」,飲酒恐大幅提升罹患癌症的風險。

陳哲宏介紹了一個民眾能自我檢測是否為「酒精不耐症」者的方法,首先在一張OK蹦沾染酒精,再將OK蹦敷於手臂約20分鐘,觀察原黏貼處若有紅腫現象,就屬於「酒精不耐症」高風險族群。

「飲酒沒有安全量,避免喝酒是最好的選擇。」陳哲宏說,如果有非喝不可的場合,請儘量減少飲酒量來降低風險,建議男性每日喝酒不超過2罐330毫升啤酒(約20g純酒精),女性則不超過1罐啤酒(約10g純酒精),如果是準備懷孕、懷孕期間或正在哺乳的女性,為了新生兒的健康,請千萬不要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