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P非藝人 政治人物要給希望

陳彥驊 2015/01/04 22:12 點閱 3525 次
對於柯P日前提出翻轉台灣政治「跑攤」文化的政策,學者、製作人及立委都表示認同。〈photo by Wikipedia〉
對於柯P日前提出翻轉台灣政治「跑攤」文化的政策,學者、製作人及立委都表示認同。〈photo by Wikipedia〉

【台灣醒報記者陳彥驊台北報導】「政治人物與藝人最大的區別是,藝人只要帶給粉絲歡樂,而政治人物卻要帶給選民希望。」針對台北市長柯文哲近日要求,局處首長需報備行程,以避免陷入公僕藝人化的政策。資深製作人王偉忠接受專訪時說,政治人物若無法實現承諾,會讓支持者有失落感。成大政治系教授梁文韜則指出,杜絕「跑攤」的人情政治,台灣民主才有向前邁進的可能。

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要求各局處首長參加各類餐敘、喜宴都須報備,3日臉書更發文以示決心。柯文中提到,擔任市長應該花更多時間在推動市政,而非當藝人,且對應酬式的紅、白帖跑攤,都會予以婉拒,藉此讓各局處首長可以減少跑攤的人情壓力。

【政治人物應重施政】
王偉忠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藝人需要掌聲來維持新聞熱度,因此得不斷擁抱群眾,與政治人物頗有相似,但藝人僅需帶給粉絲們快樂的氣氛,讓他們維持迷戀感;但政治人物身上則揹負著老百姓的期望,要是無法達到承諾,將讓民眾的希望破滅、支持者內心產生失落感。因此他認為,政治人物最重要的是實現諾言,而非搏取版面。

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張亞中舉例,支持者們希望政治人物能在婚喪喜慶、開工典禮出席等,都是官場的「跑攤」文化裡常見的現象。梁文韜則說,這樣的文化源自「人情政治」,且若受邀者未出席,還會被認定「選民服務」不周。

【翻轉跑攤政治】
張亞中受訪時說,跑攤文化為民主政治的進程,算是較庸俗的階段,是因選舉制度推行而衍生的產物。梁文韜也說,這種不成文的政治規定,需轉化為真正重視施政的「公民政治」,才能讓我國民主進程更邁向前。但梁文韜提醒,柯要求首長回報行程的政策,雖是為落實公民政治,但場合仍應明定,否則共識上若產生歧異,將讓公務員連自身的生活空間都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