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回來了 哥國、巴西護林現轉機

范捷茵 2014/12/25 14:24 點閱 6473 次
全球護林運動出現成效。(photo by Wikipedia)
全球護林運動出現成效。(photo by Wikipedia)

【台灣醒報記者范捷茵綜合報導】面對劇烈氣候變遷的威脅,護林在各國間具有強烈共識與成效,哥斯大黎加再生林重新覆蓋了國土一半以上面積,巴西伐木速度也大幅減緩。另外,雖印尼伐木依舊嚴重,但新政府與跨國企業願意承諾改變現狀。

被形容成「地球之肺」的森林,更應該說是地球的「汗腺」,因為樹木不但能吸收人類20%至25%碳排,也能釋放水氣保持地球濕潤、涼爽,減低溫室效應造成的增溫情形。

雖然減少砍伐已成全球共識,但開發中國家濫伐情形卻依舊嚴重,《紐約時報》指出,過去人類已破壞地球上4分之3的森林,亞馬遜熱帶雨林20%消失了,世界第2大雨林剛果盆地的大猿森林也有85%被夷平。除了大火等自然因素外,主因是人為伐木,將林地轉為生產經濟木材或滿足農耕需求。

【拉美護林顯成效】
在1940至80年代間,哥斯大黎加有許多林地成為放牧用地,國際肉品市場價格崩跌後,這些生產力不佳的土地重新回歸森林,數十年後很多再生林已高達數十公尺,哥國也有半數土地重新被林地覆蓋,農業署不再推廣擴大農地,而是致力於在有限土地上增加產量。

巴西熱帶雨林規模約是美國48州的3分之2,過去被政府當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自然資源,甚至開路鼓勵進森林開發,導致雨林被用來大規模生產經濟木材、大豆與放牧。在全球環境團體的施壓下,巴西政府方才祭出嚴厲手段對抗盜木者,以衛星監控,並對砍樹農夫停止借貸,10年下來砍伐速度減少83%。《BBC》指出,今年伐林速度也比往年降低18%。

【印尼危機依舊在】
印尼是目前全球濫砍情況最嚴重的國家,有8成木材來自非法盜砍。但今年新總統佐科威上任後,明確表示要打擊山老鼠、保護國內泥炭林,讓護林出現一絲轉機。除了公權力外,棕櫚油脂大廠互相簽署「不濫砍」協定,而部分跨國大企業如家樂氏、萊雅企業、美系甜甜圈Dunkin Donuts,也承諾不使用伐林生產的棕櫚油,讓冰淇淋、肥皂、唇膏等商品更環保。

雖然護林運動有明顯的成效,環保人士不忘提醒,如果未能增加農業的生產效能,政府無法嚴守護林法規,國際也不願在資金上護持弱勢國家,砍樹的經濟誘因依舊會讓業者故態復萌,甚至將目標轉向弱勢的非洲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