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用品不節制 海洋成垃圾場

陳彥驊 2014/12/22 17:29 點閱 7424 次
塑膠充斥全球洋流中,形成「塑膠垃圾場」危及生態,若不亡羊補牢,情況恐愈趨惡化。〈photo by Wikipedia〉
塑膠充斥全球洋流中,形成「塑膠垃圾場」危及生態,若不亡羊補牢,情況恐愈趨惡化。〈photo by Wikipedia〉

【台灣醒報記者陳彥驊綜合報導】隨洋流漂動的巨量塑膠垃圾,已形成「島嶼」並嚴重破壞生態。《衛報》報導,約有5兆的塑膠垃圾充斥在全球的海洋中,並進入洋流系統,時常被生物吃下肚。研究人員認為,海洋中的塑膠垃圾透過食物鏈,最終仍會成為人類的盤中飧,且情況將愈趨嚴重。

【塑膠當食物吞】
日前發表在《PLOS One》期刊的研究指出,全球約5兆個、約26萬9千噸的塑膠垃圾充斥在海洋中,並對環境造成污染。研究顯示,這些塑膠垃圾已使海洋生態的食物鏈逐漸崩毀。

這項由美、法、智利、澳洲及紐西蘭學者合作的研究發現海洋中絕大多數塑膠垃圾體積為5毫米大小的微型塑膠。且這些為數眾多的塑膠,多來自食品、飲料包裝,或伴隨服裝、電腦製作的過程所產生。洋流中的塑膠垃圾裡,較大型的塑膠如包裝用的封條,會勒死動物;較小的塑膠顆粒則會被魚隻吞下肚,進入食物鏈後返還給人類。

【透過食物鏈還人類】
西澳大學研究人員茱莉雅瑞瑟說,研究團隊曾親眼目睹海龜吞下塑膠袋、魚隻吞了釣魚線。茱莉雅表示,塑膠垃圾在海中,會把油性汙染物吸附在身上。當小魚把塑膠垃圾吞下肚,大魚又吃掉小魚後,這些塑膠垃圾最終會成為人類的盤中飧。雖無法確定有多少汙染物被魚隻吞下肚,但塑膠本身的塑化劑也會對人體造成影響。

塑膠垃圾多聚集在5大洋的洋流系統中,形成專屬於塑膠垃圾的洋流循環系統。因此各主要的海洋都有塑膠洋流現象,其中最著名的「太平洋垃圾帶」,面積約為2個美國德克薩斯州的大小。

【回收不佳影響擴大】
研究人員馬庫斯艾瑞森指出,塑膠垃圾充斥在靠近赤道的5大亞熱帶洋流中充斥,使這些洋流成為「塑膠垃圾桶」。馬庫斯指出,在洋流互相影響的情況下,最終將導致全球洋流中都充斥著塑膠垃圾。目前全球一次性的塑膠用品,如免洗湯匙、塑膠袋及免洗碗等產量持續增加,但只有5%被有效回收再利用的情況下,情況顯然會更加惡化。而茱莉雅樂觀表示,執政者若能有作為,窘境就能有所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