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通吃! 印度的等距外交戰略

陳清泉 / 文字工作者 2014/12/16 11:37 點閱 1967 次
印度總理莫迪( 右) 採取 等距外交策略。(photo by Wikipedia)
印度總理莫迪( 右) 採取 等距外交策略。(photo by Wikipedia)

美俄地緣政治大打印度牌,印度總理莫迪也樂於以等距外交加入國際政治牌局,展開大國間既競爭又合作的新情勢。

【印度位置重要】
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9月訪問印度後,俄羅斯總統普丁近日旋風式造訪印度,在新德理舉行印俄年度峰會,與印度總理莫迪共同宣布包括核電廠、能源、太空、國防多項合作案,有利於推進雙方的特殊戰略夥伴關係,歐巴馬也將於2015年1月訪印。

美中俄3個全球地緣政治玩家的領導人,先後訪問印度,看重的不僅是印度做為全球最大進口國的經濟市場,更多是要在印度洋地緣戰略棋盤上,占有一席之地。

重視經濟發展勝於地緣政治的莫迪,認知中國對印度洋的戰略企圖。印度位於印度洋北部的中央位置,在戰略空間上對南亞地區占有支配性的地位,其海權影響力則由荷姆茲海峽延伸至麻六甲海峽以及印度洋。

為掌握制海權,確保海巷安全,印度必須設法阻止中國在印度洋的擴張,首艘配備核彈頭飛彈的自製核艦艇預計在2016 年底服役。與此同時,俄羅斯同意租借核動力潛艇,補強即戰力,這是兩國在國防事務上建立更緊密關係,所採取的行動,意在鞏固印俄關係。

【美印應戰略合作】
荷姆茲海峽是中東石油輸出的總閥門,麻六甲海峽是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十字路口,也是美國海洋戰略控制印度洋的遏制點。儘管美印兩國有著共同的的國家利益,也有著建立長期戰略夥伴關係的意願,但在印度洋的問題上,兩國仍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朋友。

由於印度處於扼守伊斯蘭基本教義派的前哨,箝制中國崛起的重要力量,以及維持亞太地區權力平衡的槓桿位置,為抗衡中國崛起威脅美國的西太平洋霸權,華府必須認真思考,並開始改變其對印政策。

制約中國在亞洲的影響力,遏制和防範中俄崛起;對俄羅斯來說,因烏克蘭問題而受到歐美國家制裁,國內面臨經濟衰退走勢,因此尋求印度貿易挹注,向冷戰時期盟友取暖,強化雙方更緊密戰略夥伴關係。

【莫迪執政受考驗】
當前印度面對的國內外政經情勢,考驗莫迪的執政能力。

對內,印度正面臨攸關政治說服和社會凝聚力量的挑戰,包括權力鬥爭、階級對立、性別歧視、貧窮、貪污等問題,直接影響印度在國際事務和對外戰略的選擇;對外,西部面臨同樣擁有核武的巴基斯坦的威脅,北方的中印邊界衝突是歷史遺緒,加上與俄羅斯的傳統友誼,一旦歐美與俄羅斯重啟冷戰,印度的立場就變得尷尬。

由於印度國內外政治的現實,莫迪要讓印度邁向大國之路,必須在國家外交戰略上選擇避險一途,以免腹背受敵。

美俄關係陷入低潮期,以及兩國領導人的戰略焦慮, 提供印度等距外交的機遇,莫迪的「印度夢」正逐夢踏實,新德里機場在送走普丁後,已經準備好迎接歐巴馬的蒞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