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團體問法 學者:非辯論常規

王承中 2014/11/09 23:28 點閱 5000 次
面對連柯辯論時,某些公民團體的提問過於針對與尖銳,學者表示,公民團體的提問應嚴守中立。〈photo by 網路截圖〉
面對連柯辯論時,某些公民團體的提問過於針對與尖銳,學者表示,公民團體的提問應嚴守中立。〈photo by 網路截圖〉

【台灣醒報記者王承中台北報導】連勝文與柯文哲的首場辯論已落幕,但創新高的收視率,以及公民團體尖銳的提問,讓辯論仍餘波盪漾。師大政研所教授曲兆祥表示,台灣社會對立到連公民團體都在進行負面的選舉攻勢;政大國關中心歐美研究所研究員嚴震生則指出,公民團體對兩位候選人所提問的問題南轅北轍,不合辯論常規。

【負面提問非常態】
這次由連陣營邀請的公民團體,提問過於針對性的問題,是否為常態?曲兆祥表示,辯論規則通常都是經過主辦單位及參與辯論陣營共同討論後決定,所以只要三方都能夠同意的話,基本上要如何邀請公民團體都沒有問題。

但曲兆祥指出,公職選舉辯論找公民團體來提問,主要應是針對大家共同關切的問題請候選人發表政見,但這次連柯辯論中,某些公民團體的提問,明顯針對某位候選人,也顯示目前台灣社會的高度對立,連公民團體都在進行負面的選舉攻勢。

【美國嚴守中立】
嚴震生則表示,這次連柯辯論中提問的公民團體,雖是經由連、柯及主辦單位三方的認可,但某些公民團體對兩位候選人所提問的問題,南轅北轍,這是十分奇特的現象。

以2012年美國總統大選的辯論為例,嚴震生指出,在美國的公職選舉辯論中,通常提問的公民團體是透過向主辦單位報名,再經抽籤後才可入場,而對候選人提問的問題,也都只有一題,讓兩方作答,另外主辦單位在觀眾的安排上都十分講究,兩方支持者與中立人士各佔三分之一,處處謹守中立的標準。

面對連柯辯論後的紛紛擾擾,不禁想知道台灣與美國的公職選舉辯論,到底有何差異?嚴震生與曲兆祥皆表示,我國的競選辯論的規則,基本上模仿美國,沒有太大的差異。

【美重政策、台重意識】
曲兆祥認為,台灣由於兩黨間的對立比美國嚴重,因此台灣的候選人在辯論內容上,喜好在意識形態及價值觀上著墨,比重相對較美國高出許多,且候選人間的負面攻勢也較美國來的凌厲。不過美國近年來民主、共和兩黨的互鬥逐漸加溫,候選人間的負面攻勢也有增多的趨勢,但大體來看,美國候選人間的辯論,主要仍以內政政策為主。
嚴震生認為,由於美國政府在施政同時,十分注重對民眾的宣導,加深民眾對政策的認識,利用數據讓民眾了解各種政策。而在民眾對政策有所認識的前提上,自然也樂見候選人間就政策議題進行辯論。

反觀台灣的公職辯論,常因民眾缺乏對政策面議題的了解,政府平常也不積極的推動民眾認識政策,導致參與辯論的候選人無法在政見辯論上,吸引選民關注,再加上藍綠對立嚴重,使候選人選擇用意識形態,這種空泛卻具有煽動性的議題來吸引選民。這是台灣政府與民眾都需要努力改進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