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張芮瑜綜合報導】南極海洋生物保護協會(CCAMLR)在1日的年度會議上,南極洲與周遭海域的保護條款再度遭中、俄兩國杯葛。南極洲本土和周遭海域是世上僅存的珍貴淨土,極具研究與生態價值,國際間原欲攜手合作設立保護區,卻遭中俄從中阻撓,使得該條款第4度遭打壓無法落實,他國長期致力於保育的成果因此付諸流水,遭保育團體痛批兩國將商業利益凌駕於生態保育之上。
《德國之聲》報導,本月1日在澳洲荷巴特舉行的南極海洋生物保護協會的年度會議上,與會各國在南極圈重點區域─羅斯海和南極洲東部闢建保護區域的協議上,未能達成共識,導致年會無功而返,須隔年再議,而從中作梗的正是中俄兩國,中國與俄羅斯覬覦南極洲豐富的魚類與磷蝦蘊藏量,而不願通過條款。
【中俄作梗環團不滿】
南極海洋生物保護協會是由歐盟和其餘24國組成的保護專責委員會,成立於1982年,當時以保護南極洲與海洋生物,並在考量全球食物安全下,「提供合理使用」,而免於淪為商業利益下的犧牲品為其明確目標,但發展至今,保育條款已是第4度被打回票。
該條款中有2項議案,由美國和紐西蘭聯合提出的議案為,在132萬立方公里的羅斯海中,將其中125萬立方公里劃為不可開發的保護區,禁止商業捕撈及允許有限度的研究用途捕撈。而由澳、法、歐盟的議案,則是在南極洲海岸創建4個小型保護區,占地120萬平方公里。
「南極和南極海聯盟」執行董事馬克曾讚許美、紐、澳、歐盟和法國,過去4年來對南極海洋保育所做的努力,他也對漁業大國韓國、挪威將利益擺一旁,大力支持保育條款的精神感到敬佩。但他對中俄兩國的行為感到震驚,「大多數的協會會員國都已準備好一同簽署重要的保育條款,但只因中俄的阻擋,一切努力都白費。」
非政府組織綠色和平成員理查也表示,今年的失敗嚴重損害CCAMLR的聲譽,也是全球危機的警訊,因為這顯示「地緣政治利益已凌駕於海洋保育之上」。
【學術價值保育重點】
南極洲和周圍海域孕育超過1萬種獨特物種,包括世上絕大多數的企鵝、鯨魚、海鳥、巨型魷魚和獨特的「鱗頭犬牙南極魚」,該種魚又被稱作「白鱈」,商業價值極高,是許多漁業公司的主要目標之一。南極海域也是科學研究的關鍵區域,既有海洋生態系統的學術用途,也是研究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依據。
而此次條款未通過,意味著這片純淨海域和多元物種,又將面臨多一年的捕撈威脅,該結果令保育團體大失所望,也使CCAMLR在保育承諾上的強制力和能力令人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