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懷病毒卻不死 果蝠妙抗伊波拉

李昀澔 2014/11/04 08:59 點閱 6985 次
研究顯示,西非常見的果蝠雖將伊波拉病毒傳染給人類,但果蝠超強的免疫系統及基因修補能力,或許是研發伊波拉藥物的基礎。(photo by維基百科 & John Pavelka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研究顯示,西非常見的果蝠雖將伊波拉病毒傳染給人類,但果蝠超強的免疫系統及基因修補能力,或許是研發伊波拉藥物的基礎。(photo by維基百科 & John Pavelka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綜合報導】果蝠雖是引發西非伊波拉出血熱疫情的罪魁禍首,但治療病毒感染的解方,或許也在果蝠身上。英國劍橋大學獸醫學研究員奧列佛瑞斯提夫表示,果蝠等蝙蝠體內常帶有伊波拉等多種病毒,卻不像人類等其他哺乳動物容易致死。澳洲團隊發表於《自然》期刊的研究則指出,蝙蝠免疫系統及修補受損組織的能力「異於常人」,或許是果蝠能抵抗病毒侵襲的關鍵。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西非伊波拉疫情已有1萬3千多人感染,其中逾4千9百人死亡,實際死亡率恐高達7成。日前1支跨國研究團隊調查後發現,1位住在幾內亞東部山區的2歲男童,遭帶有伊波拉病毒的果蝠咬傷,再將病毒傳染給母親,2人在感染後1週內相繼過世,並有更多親友在參加葬禮時因接觸遺體而感染,據研判應為此波疫情爆發的開端。

【吃野味染伊波拉】
在中非及西非部分地區,果蝠、松鼠、豪豬、猴子都是風行當地的野味,居民多採烤乾或搭配辛香料煮湯等方式食用果蝠,國際糧食政策研究中心資料也顯示,果蝠是部分居民攝取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但果蝠卻也是多種病毒在自然界散播的淵藪,除直接食用有風險外,在獵捕、屠宰或料理時接觸果蝠體液,被認為是伊波拉病毒「蝠傳人」的主要途徑,幾內亞業已在3月時宣布禁止買賣果蝠。

目前已有多組研究團隊著手分析果蝠與人類基因的差異,設法釐清果蝠躲避伊波拉病毒摧殘的秘密。瑞斯提夫接受《路透社》訪問時表示,蝙蝠是伊波拉、狂犬病、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等病毒的自然宿主,體內儘管帶有多種病毒,健康卻未受多大影響,不像人類及其他哺乳動物,一旦感染上述病毒極易死亡。

【果蝠抗病毒力強】
澳洲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研究員蜜雪兒貝克團隊發表於頂尖期刊《自然》的報告指出,蝙蝠體內負責修補去氧核醣核酸(DNA)的基因比例極高,可能是蝙蝠不怕伊波拉病毒的原因之一。「這或許跟蝙蝠會飛有關。」貝克解釋,飛行極耗能量,會加劇新陳代謝,造成細胞受損,但蝙蝠擁有大量的修補基因,可隨時修復受損的細胞,不但能長保飛行能力,也能避免生病。

貝克進一步推論,蝙蝠的超強修復力,使蝙蝠幾乎不會長腫瘤,且得享長壽。例如在中國東北、西藏及俄羅斯出沒的布氏鼠耳蝠,雖然身體大小近似小鼠,壽命卻可長達40年。貝克等人也發現,其他動物受病毒感染時,體內會分泌「干擾素」以對抗病毒,而伊波拉則會抑制干擾素作用,並摧毀免疫系統;但蝙蝠體內的干擾素卻不受伊波拉影響,或可據此研發對抗伊波拉的療法或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