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絕蚊子館 青年提清查活用建言

范捷茵 2014/11/04 09:01 點閱 4411 次
青年提政策,試圖解決蚊子館問題。(photo by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Forgemind ArchiMedia 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青年提政策,試圖解決蚊子館問題。(photo by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Forgemind ArchiMedia 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范捷茵台北報導】台中的白海豚館、苗栗的客家圓樓,一不小心就可能變成蚊子館!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呂權豪與團隊,3日針對蚊子館提出清查、活用等青年政策,也納入工程會的施政參考,並建置相關通報系統。團隊再次檢討認為,通報系統與活用都是問題末端,根本解決應是中央與地方的源頭管制,政府政策過程若能納入民意,才能有效避免建案流於蚊子館。

教育部3日「青年政策研發亮點座談會」上,邀請部會發表如何將青年政策納入施政參考。101年以「擴大公共參與及閒置空間媒合平台」提案的台大城鄉所呂權豪,與團隊想解決蚊子館的困境。

呂權豪說,剛開始團隊的想法很簡單,如果能翻轉當前「由上而下清查」的做法,讓民間參與計畫,可能會提升執行效率。

因此學生提案的建議包括,希望政府資料透明化,並建立「投訴專區」,以清查現有的蚊子館數量;接著在活化運用上,可以由民眾投稿計畫,讓閒置空間用途不再侷限於政府想法,更能符合社區需求。而部分想法也納入工程會施政,比方說公開蚊子館地點與閒置原因,以及建置「通報網站」及「檢舉專線」。

「蚊子館與公共政策是一體兩面,大家都想要蓋建設,卻不想解決蚊子館問題,」呂權豪指出,台中海線的白海豚館,從決策到動工只經過1個月;而苗栗高鐵特定區的客家圓樓,用途僅列舉媒體展示、社區營造,名目完全不清楚,這些建築一不小心就可能成為蚊子館。他強調政策的遠程目標,應該是達到總量管制,控制閒置空間的數量增加。

呂權豪團隊檢討政策發現,民間已經有「蚊子館APP」,工程會的通報網站使用人次偏低,代表地方參與力量尚不足。同時,針對地方自籌款的建案,中央難以插手管制,因此民眾參與政府的決策過程、一起監督,才是解決閒置空間的根本方式。

青年顧問賴建宏則指出,廢棄國小、國中等校地空間,常因為地目問題難突破,無法被有效利用;而中南部地區人口外移嚴重,要重新活用土地也是一大問題。

工程會科長江澎表示,原本工程會清查中央的閒置公共設施有154件已活化,但加上地方清查結果,竟暴增上百件,如何控管地方的建案是一大困難,希望能跨部會研究,
比方說反映在地方補助款上。而內政部《多目標使用辦法》可以是地目問題的權宜之計,讓閒置空間臨時變更為旅館、餐廳等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