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杜胤廣台北報導】「我們要騎著自行車告訴全台民眾,吸菸者所走過的人生低谷。」菸齡30年、抵抗食道癌與口腔癌7年的許民榮,28日以含糊沙啞的聲音勉勵在場40多位與他進行鐵馬環島行程的癌友。在鐵馬環台10天的行程中,他們要以堅韌的意志力述說生命的美好,並鼓舞更多人戒菸。
台灣癌友單車運動協會與董氏基金會發起的戒菸公益環島行活動,號召了40多位癌友,從北市台安醫院出發,他們預計展開為期10天、1100公里的公益之旅。
「7年前我從不認為自己會得癌症,還一度以『煙、酒、檳榔史』自豪。」許民榮說,他以前每天都喝58度不加水的金門高粱,也不怕誤事,每天抽兩包長壽,也不會咳嗽,甚至認為這些不良習慣都在自己的掌控中。直到7年前,喉嚨吞口水有一點刺痛,最初以為是肺癌,拖了8個月,才知道是食道癌。
「母親更在我罹癌後,壓力過大,腦出血,成了植物人。」許民榮說,手術化療期間他反覆思考上帝讓他活下來的目的,直到他看見許多病友的家庭,因疾病陷入痛苦,使他深感,這就是上帝讓他活下來的使命吧!
「騎單車是我罹癌後找到的興趣。」許民榮表示,儘管4年前「口腔癌」再次找上自己,近年來已動過7至8次的手術,但藉由參加自行車馬拉松比賽,讓他走過2次癌症療程。他希望透過這次的行程,展現癌友「戒菸」的生命故事,鼓勵更多吸菸者嘗試戒菸。
15歲開始吸菸、48歲診斷出喉癌第4期的林家修則表示,因罹患下喉癌第4期,做了全喉切除手術,無法與外界言語溝通,只能以筆交談。「吸菸最慘痛的代價,就是『咽喉癌』。」他說,喉嚨切除後,要學說話,必須從發音開始,到單字、片語、構成句子,一字一句,且要不斷練習,才能以「食道語」說話。
戒菸門診名醫、台安醫院胸腔內科醫師吳憲林感嘆,吸菸除了引發慢性疾病與肺癌外,更會進使其他癌症發生的機率。戒菸除可降低罹癌風險外,身體機能也會隨著戒菸時間愈長而增強,但仍隨著個人的菸齡和菸量有所差異。即使是已罹癌的吸菸者,戒菸都能降低罹患第2種癌症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