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設定扶貧日 改變濟貧政策

杜胤廣 2014/10/15 17:11 點閱 4051 次
中國國務院正式將10月17日訂為中國扶貧日。(photo by Pepe Huang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中國國務院正式將10月17日訂為中國扶貧日。(photo by Pepe Huang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杜胤廣綜合報導】「中國扶貧辦公室未來將進駐各縣市農村,推動扶貧照顧工作,希望能減少1千萬以上的貧民。」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鄭文凱14日在記者會上宣布,10月17日將訂為「中國扶貧日」。對此,專家建議,政府不僅須要制訂扶貧激勵政策與監督制度,更要了解城市貧民與就業問題,才能全面照顧貧困族群。

根據《中國成報》指出,中國國務院自今年8月1日批准設立「扶貧日」後,就開始邀請各方專家開展一系列座談會,思考社會扶貧的問題,並決定跟進聯合國組織於1992年所設立的「國際消貧日」,且預計今年將建立低收入戶的識別與管理機制,未來更將透過金融改革、動員社會公益參與,並運用現代化行銷手段來解決中國的貧民問題。

【貧困人口有2億】
鄭文凱表示,根據扶貧辦公室統計,自1978至2010年間,依照國際扶貧標準來看,中國共減少了6.6億貧困人口,但去年年底統計發現,目前仍有2億多的貧困族群,且部分貧困農村地區的生活水平、教育、醫療與銀行貸款等諸多問題仍未解決,甚至缺乏可讓民眾參與的公益平台,使得民眾的公益參與度不足。

根據《中新社》採訪國務院扶貧辦政策法規司司長蘇國霞時指出,中國改革後,也不斷出現「脫貧後的炫富現象」,甚至「脫貧後不願幫助其他貧困族群」。她認為,要解決這些現象,必須先解決中國各縣市的貧富城鄉差距的問題,甚至制定一套激勵政策,讓縣市群衆脫貧致富後,有誘因幫助其他貧困族群,才有機會減少層出不窮的炫富現象。

【炫富、濫用扶貧資金】
扶貧資金雖能幫助貧困族群,但在中國地方,也傳出扶貧資金「跑冒滴漏」的現象。根據《新華社》報導指出,去年底中國審計署公布了19個縣市2010至2012年的財政扶貧資金分配使用情況,結果發現各縣市普遍存在著虛報、冒領、挪用扶貧資金等情形,甚至用於請客送禮、大搞形象工程等。

「扶貧不能單靠政府財政解決,應從現實面考量,要從以往的『輸血式扶貧』轉變為『造血式的扶貧』。」根據香港《文匯報》採訪中國扶貧開發協會副會長林嘉騋認為,政府應藉著產業結構調整的機會,先將勞動或資源較密集的東部沿海地區轉移到中西部,培養地方就業能力,才能解決貧困地區的就業問題。他建議,扶貧辦應結合新型城鎮化建設,擴大扶貧範圍到城市貧民,並建立扶貧資金監督制度,讓民眾參與扶貧資金的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