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閘蟹應標章管理 方可安心食用

李武忠 / 大學兼任教授 2014/10/07 09:36 點閱 1813 次
政府部門應該協助國內生產業者建立「一條龍」式的產銷管道, 採專區專賣方式既可以和進口水產品做區隔也方便消費者選購。(photo by 中央社)
政府部門應該協助國內生產業者建立「一條龍」式的產銷管道, 採專區專賣方式既可以和進口水產品做區隔也方便消費者選購。(photo by 中央社)

又是秋蟹肥美的季節,國內市場將掀起一波嘗鮮潮,只是才剛開始國內就發生中國政府發出「合格證明」的大閘蟹,竟被驗出含有禁藥且可能已被吃下肚的案例,再度勾起國人對中國產大閘蟹含禁藥的不好記憶。

儘管我國食藥署已經加強把關(包括採逐批檢驗方式,檢驗51 項動物用藥符合規定始得進口,需登記核可26 家養殖場才准進口等),但是還是出現衛生安全有疑慮的中國大閘蟹,政府部門應正視問題的嚴重性、趕快設法補破網。

【養殖成本不低】
國內市場銷售的大閘蟹除來自中國外,這些年來國內各地也陸續有業者嘗試養殖大閘蟹(以苗栗為最大宗),養殖技術尚未純熟活存率僅4-6 成目前產量有限,養殖成本不低。

不過由於國內養殖業者對於正確使用藥物以及遵守停藥期有相當概念, 無論在動物用藥或重金屬殘留等檢驗多未超標,加以台灣養殖環境較佳, 所養殖出來的大閘蟹口碑比大陸產大閘蟹好,也反映在市場售價上,有不肖商人拿中國大閘蟹混充本地產大閘蟹,消費者不僅傷了荷包,還需承受食安的風險。

為確保消費者食的安全,可考慮提高國內養殖大閘蟹的面積與數量來供應市場需求,不過目前政府部門對於是否要有系統來推動大閘蟹養殖產業態度不明確,政府主管部門應明確表態,原因在於目前國內養殖大閘蟹蟹苗需從中國進口不僅提高養殖成本且可能帶進病原菌,而政府所屬水產試驗所是有能力繁殖蟹苗並將技術移轉民間業者並協助解決飼料品質,病害防治等難題,讓本土產養殖大閘蟹更具價格優勢。

鑑於目前從中國進口大閘蟹仍屬大宗,為有效區隔進口與本土大閘蟹, 可以採標章認證方式來做產品來源區隔,兼具衛生安全把關功能,也方便消費者選購。

【採標章認證把關】
目前地方政府雖積極推動產地標章認證制度如:苗栗縣政府實施該縣優質大閘蟹產地標章並配有專屬的蟹環及標章,新北市政府針對當地生產的水產品,如台灣鮑魚、大閘蟹、香魚等推出安心標章,但是多屬地區性未普及且嚴謹度不一,成果尚待加強。

要有效區隔中、台蟹,首先要有全國性嚴謹的標章認證暨稽查制度, 不僅核發過程要嚴謹,對於認證後的追蹤考核更是不能鬆懈,才能維持該標章的公信力;其次要有卓越的執行力,畢竟再好的制度也需要靠人來執行。

平日即應做好稽查工作,而不是等出事後才大張旗鼓動起來稽查,讓外界有作秀的不良觀感;還要有相當的獎懲機制,光要求業者自律不夠應該配以重罰並鼓勵檢舉。

再者,政府部門應該協助國內生產業者建立「一條龍」式的產銷管道, 採專區專賣方式既可以和進口水產品做區隔也方便消費者選購。對於走私水產品如大閘蟹、鮑魚等防杜,海關、海巡署等應該加強查緝,並列入考績獎懲升遷等評比項目;法院在審理水產品走私案件不應採輕罰或不罰的方式才能發揮遏止作用。要多管齊下才能讓消費者享受美食無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