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長日前讀到媒體上談的「網路成癮」,和我提到他家的孩子也著迷於電腦網路,他要想些辦法阻斷這個「症狀」,他問我有什麼好建議。我先和他說了一則遠古傳說故事:
堯帝時代黃河洪水氾濫,派鯀治水,鯀率領民工用土石堵住河口。土石愈堵愈高仍擋不住濤濤洪水,最終潰堤。鯀的兒子禹接替父親的工作, 開鑿溝渠引水入田,不但解決了洪水問題,還創造萬畝肥沃良田。今天, 我們的智慧可能還不如禹。
【上網不見得是上癮】
當孩子成天要上網路、想用電腦, 這是病症,還是熱情?這是上癮,還是興趣?這會造成自毀前程,還是會帶來明亮的前途?我認為這些問題, 值得擔心孩子網路成病的父母好好地、認真地想想。
也許我們可以多了解孩子在用電腦時的感受與體驗。說不準他一直用電腦,是因為發現各種的知識解答了他的疑惑,是因為發現電腦創造的聲光音效很迷人,是因為他透過網路可以連結這個世界上各種各樣的人,可以自由且快速的溝通,大大地打開了他的視野。
【真熱情 停不了】
這不正是培養能力、接近科技、了解世界、學習人際關係嗎?如果是這樣,我們為什麼要把這個現像當成「毒癮」,萬分憂慮,要介入「戒斷」?你可能說:因為這樣,孩子不能專心讀書、上課、準備考試啊 -- 是的,這正是核心問題所在。
我們,父母老師校方和教育體制, 一邊鼓勵學生發展興趣、找到熱情, 一邊用各種制度的條條框框將興趣與天賦劃得支離破碎:你可以對XX 有興趣,但要適可而止,周一到周五白天就是要專心上課,晚上要去補習, 要等到周末準備考試和寫功課之後, 有2 小時可以追求興趣與熱情。
【是優勢 不是缺陷】
這還是興趣和熱情嗎?!興趣和熱情本身的性質,正是你打了下課鐘我還不想停下來的事情,正是那些我想全神貫注,持續不斷一直做下去的事情。如果父母老師學校,期待學生的興趣和熱情,是可以隨下課鐘而停,隨上課鐘切換,只能在數學、英文、理化…之中挑選其一,對不起, 這樣的期待根本是自相矛盾的。這也許不是孩子的「症狀」,而是我們大人們精神分裂,認知不協調。
要知道,祖克柏格在上大學之前就寫了幾千小時的程式,比爾蓋茲在中學時代下課後幾乎除了在玩電腦之外不做其他的事。說到電腦網路,誰能比他們更上癮?這正是他們的優勢, 而不是缺陷。
現在,科技界和產業領袖,焦急地說我們缺乏程式人才,電腦科學專家、資料分析專家、數位影像處理極為炙手可熱,供不應求。但是,現在國高中生若著迷於程式、電腦、資料、影音,可能正被當成「上癮症狀」,認為需要「治療」。若我們成功治療了這些孩子,也許正意味著一代人才被成功地摧毀。
如果一個孩子著迷於網路與電腦, 我們也許應該學大禹的智慧,將它視為一個機會,把這股力量導入一個可長可久、正面發展的方向,例如就去寫程式、學影像編輯、做影音動畫… 這些不會毀了他,反而可能讓熱情與興趣成長茁壯,最後成為強健的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