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層逐漸復原 環境隱憂仍在

范捷茵 2014/09/11 22:49 點閱 4449 次
聯合國10日發表報告顯示,在各國通力合作下,臭氧濃度緩步回升。(photo by Wikipedia)
聯合國10日發表報告顯示,在各國通力合作下,臭氧濃度緩步回升。(photo by Wikipedia)

【台灣醒報記者范捷茵綜合報導】在人類攜手努力下,聯合國10日研究證實,臭氧層首次出現增厚、恢復現象,雖然要幫臭氧層「補洞」還需要數10年,但卻為下個月的環境高峰會帶來改變的希望。雖然在臭氧層問題上有了進展,但聯合國指出,2013年溫室氣體濃度卻創下新高,環境問題仍需要各國繼續努力。

臭氧層為平流層中臭氧濃度較高的大氣,阻擋陽光中的紫外線,避免視力與免疫系統受損,並讓動植物、海洋浮游生物得以存活。

但1920年代,人類合成氟氯碳化物(CFCs),用在空調、冰箱與噴霧器材中,雖然無毒、穩定,但在紫外線的照射下卻會分解出氟氯自由基,一個分子可消耗近10萬個臭氧分子。

1970年代臭氧層逐漸稀薄,聯合國曾發表預警說,若各國繼續坐視不管,2030年前皮膚癌患者將以每年2百萬人的速度增加。因此1987年各國簽訂《蒙特婁協議書》,分階段減少 CFCs使用,並於1996年完全禁止。

聯合國環境署(UNEP)與世界氣象組織(WMO)10日發表「2014年臭氧消耗科學評估」指出,2000年至2013年間,北半球中緯度地區臭氧濃度成功增加4%。WMO秘書長認為這項結果相當令人振奮,代表人類只要同心協力,就有機會解決當前的生態危機。

但要說臭氧「完全恢復」還言之過早,科學家表示,過去大氣中的CFCs仍侵蝕著臭氧層,尤其在南半球極區臭氧厚度依舊稀薄。目前臭氧厚度比1980年薄上6%,根據科學家估計,要真的「補洞」還要等上數10年,也就是2050年才有可能恢復既有樣貌。

人類在臭氧層議題上有所進展,眼前卻仍有許多挑戰。聯合國日前宣布,2013年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與甲烷,濃度創下歷史新高,總量增長速度也是30年來最快,從工業化前期至今增加了42%,除了造成嚴重溫室效應以外,海水酸度也因為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酸度達到3億年來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