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合災害威脅 催生防災總署

方家敏 2014/08/17 18:28 點閱 4040 次
此次氣爆事件除因直接爆炸造成傷亡,後續又因排水系統被摧毀而造成全區大淹水,是為典型的複合性災害。(photo by行政院)
此次氣爆事件除因直接爆炸造成傷亡,後續又因排水系統被摧毀而造成全區大淹水,是為典型的複合性災害。(photo by行政院)

【台灣醒報記者方家敏綜合報導】從莫拉克颱風到高雄氣爆,面對複合型災害,我國救災部門往往束手無策?前內政部長李鴻源建議成立類似美國聯邦緊急管理署(FEMA)的「防災總署」,整合各部會資源;學者吳杰穎也認為,現行我國法源不清,負責救災的消防署無法行跨部會指揮,是災害管理的根本問題。內政部表示,未來消防署將改制為「災害防救及消防署」,與中央做橫向連結。

【複合性災害難應付】
李鴻源日前批評現行防救災體系,認為現行《災害防救法》設計錯誤,將不同類型災害歸屬不同部門主管,將無法因應複合式災害的救災工作。因此建議成立國家級防災總署,才有能力整合各部會資源。

「如地震震毀堤防,可能導致基隆河灌進台北市;又日本311引發海嘯,波及到核電廠,造成爆炸。」銘傳大學都市規劃與防災系主任吳杰穎說,近年災害形式與強度都是我們從沒遇過的。現在的問題在於,消防署的定位從「救災」變成「防災」,責任歸屬不清,雖有災害主責單位「行政院災害防救辦公室」進行跨部會協調,但人員不足、專業能力不強,造成各個災害還是分部會管,複合性災害反無法應付。

「颱風由內政部管、水災由經濟部管、土石流是農委會管,但第一線要處理的卻是地方政府。」吳杰穎指出,美國的FEMA管理所有災害,消防署也是其下單位,因此防災、救災、跨部會協調的指揮都很明確;反觀我國法源不清,負責救災的消防署指是二級單位,無法統合跨域的經濟部、農委會,是災害管理的根本問題。短期內則應加強基層消防單位各方面的知識、救災演習,與跨領域合作。

【兩氣爆事件顯漏洞】
吳杰穎指出,就氣爆事件來看,消防隊員的養成是建築物救火為主,毒災雖有受過訓練,但能力不強 。此次毒化災的應變的疏漏在於高雄市的管線不清,應變小組要判斷如大海撈針,並非消防隊的問題。

成大醫學、科技與社會中心助理教授翁裕峰以高雄氣爆事件為例,指出救災的跨域整合不足,他表示,「在高雄氣爆前線出生入死的毒災應變隊是由一群月薪30-40k的約聘人員組成,1年出勤上百次,不穩定的就業環境,留不住專業人才,讓救災經驗難以傳承,去年上半年的人員流動率,高達10分之1。」

另外在新北市新店的瓦斯氣爆,也是很可能會觸發火源,引起複合性災害的事件。翁裕峰指出,民眾在事前通報時,欣欣瓦斯公司並沒有第一時間到位改善;且根據經濟部的災害防救計畫,管線稽查工作除了災前準備、應變,還必須定期由廠商與民眾演習,這涉及到經濟部、地方消防局和私人單位的工作是否有落實,都是災後檢討的重要依據。

內政部表示,目前有賴行之有年的「中央災害防救體系」運作,在緊急重大災害發生時,由政策、協調與幕僚3方在同一平台即刻啟動,指揮執行運作。未來在消防署改制為「災害防救及消防署」,作為實際災害防救工作「執行單位」,結合行政院「政策平台」、中央災防委員會「協調平台」與行政院災防辦公事室「幕僚單位」,進行橫向溝通和縱向連繫、執行,將發揮防災救災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