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專家估計,到了2025年,民眾的日常生活中會少不了各種機器人和自動化設備。然而,這些機器對人們的生活是利是弊,受訪的學者看法相當兩極。有人認為會取代勞工,造成失業率攀升;也有人認為機器人創造的新工作,會比它們取代的還多。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訪問了1,900位科技專家的意見。其中近半數(48%)認為,機器人會取代勞工造成失業率攀升,另一半(52%)則認為機器人創造的新工作,會比它們取代的還多。該中心研究人員史密斯表示,「由人類組成的社會,都需要做出許多決定,針對這議題勢必也會引發爭辯。」
2025年機器人將普遍在人類生活中出現,特別是在醫療產業、運輸及製造等領域。學者兩極的意見只是個開始,在各個方面,專家們也都抱有分歧的意見。以開車為例,近廠商紛紛推出各種能自動駕駛的車輛,一派人士認為這會導致計程車駕駛和貨車司機等,以開車維生的人失業,另一派人則認為由機器駕駛能大幅減少事故發生的機率。
矽谷資深教育家兼作家霍華德‧萊恩格爾德表示,「難道這些機器開車技術的會比那些嗑藥、飲酒而分心的人類還糟糕嗎?更別提每年由於人為疏失,造成的交通事故中有多少人成為輪下亡魂。」
也有人將焦點聚集在教育與公共政策上。許多專家認為如果維持現在的教育與公共政策,會難以適應未來新的機械化時代。據Salesforce.com首席科學家藍格斯瓦米表示,「由於科技的演進,職場生態將會在根本上被改變,而現代教育需要大幅調整才能因應這樣的潮流。」
微軟首席研究員喬納森‧格魯丁也認為,新科技不只會取代原有的工作,也會產生新的工作。就好比40年前程式語言取代了舊的機電工程師,但相對的也產生了大量程式設計師的工作。
就在機器人的出現是否取代工作,學者看法兩極之際,還是有一部分人認為,11年內產生巨大變動的機會不大,不如靜觀其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