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爆案敲警鐘 石化業未來不進則退

賴義中 2014/08/04 20:17 點閱 3955 次
高雄氣爆案引出石化業諸多問題,未來石化業何去何從,全民都在看。(photo by 維基百科)
高雄氣爆案引出石化業諸多問題,未來石化業何去何從,全民都在看。(photo by 維基百科)

【台灣醒報記者賴義中綜合報導】高雄市氣爆案引發對石化業未來的疑慮。前立委郭正亮表示,石化業攸關大高雄就業,遷廠勢將考驗市府決策。學者林啟燦指出,氣爆案除影響管線作業與工安管理外,也可能進一步導致產業出走。工研院組長曾繁銘則提醒,石化業要走得長遠,必須提高產品附加價值。

我國石化產業發展自1960年代,1968年政府於高雄興建中油一輕廠,為東南亞首座;1970年代起,台灣塑膠工業起飛,石化工業列入10大建設,二、三、四輕相繼興建,前景看好。

【遷廠牽涉高雄就業】
但隨著社會不再獨尊經濟價值,1987年首度爆發高雄五輕與宜蘭六輕選址爭議,歷經數年抗爭,五輕約定25年遷廠後落腳高雄後勁,六輕則來到雲林麥寮。六輕完工後,石化業發展來到高峰,2012年乙烯產能400萬噸居全球第9,產值達1.82兆,但投資額近兆的國光石化開發案,卻也因反石化運動而最終未過。

大高雄地區生產台灣近7成石化原料,工業區面積最廣、產值最高,地下管線遍佈整個市區,也創造30多萬個就業機會,攸關高雄30多萬家庭生計。隨著五輕明年必須關閉遷移,三、四、五輕未來何去何從,就業缺口如何彌補,將導致高市府進退兩難。

【石化業成本壓力大】
高雄海科大海洋環工學系教授林啟燦分析,未來無論原地埋管或是遷管,勢必都將引起莫大反對聲浪,即使改以槽車運送,風險和成本也不見得較低。由於大社將於107年改為乙種工業區,榮化、中石化也有遷廠壓力,最終恐導致產業出走。同時,未來老舊管線的測試、管理與工安問題,也亟待進行與改善。

經濟部工業局民生化工組組長洪輝嵩指出,這次爆炸的3條管線均通往大社及仁武工業區,其中榮化的是專管,中油則是補充管線,均非主要輸料管,工業區仍可從麥寮或林園調料支應,對石化產業影響有限。

【高值化增產品毛利】
基於國內反對增設廠的聲浪漸大,及社會迎接永續發展觀念,近年已無重大石化產業投資案。為此,經濟部擬定「石化產業高值化推動方案」,以提升附加價值率至高於28%為基礎,配合獎勵措施,協助業者進一步利用國內現有石化原料。洪輝嵩透露,目前已有數家業者參與方案。

工研院產經中心材化組組長曾繁銘舉例,一般丙烯製成奶瓶、塑膠瓶等產品,做好做壞都是低毛利,若升級至生產高純度和強度的材料,製成高吸水性尿布、薄膜等產品,應可勝過技術逐漸趕上的發展中國家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