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這是近年來伊波拉病毒出血熱規模最大的疫情。」行政院長江宜樺31日於行政院會表示,西非3國疫情未獲控制,要求衛福部針對國際病例進行分析,並及早採取相關預防措施。衛福部長邱文達指出,已採取「風險溝通」、「人員及物資整備」及「監測國際疫情」等3項因應措施,一旦疑似病例出現,將立刻視狀況組成應變小組或防疫中心。
西非幾內亞、獅子山、賴比瑞亞等3國伊波拉病毒疫情延燒,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目前已有1323人確定感染,其中729人死亡。衛福部除將該地區「旅遊疫情」提升至「警示」級,也比照普通大型傳染病防治措施,進行人員及物資整備,同時將伊波拉病毒出血熱列為第5類法定傳染病,需在疑似病例出現24小時內通報,並備有防治手冊、建置全球資訊網及「伊波拉出血熱」專區供查詢。
伊波拉病毒引發的病毒性出血熱致死率達50至90%,目前尚無疫苗可預防。主要透過直接接觸被感染者的血液、汗水、嘔吐物、排泄物、尿液、唾液或精液等體液傳染,蝙蝠、猿猴及被感染者遺體也可能具傳染力。
病毒可能潛伏2至21天,患者會突然出現高燒、肌肉痠痛、頭痛,後續有咽喉痛、嘔吐、腹瀉、斑點狀丘疹及出血等症狀。
疾管署31日再次重申,伊波拉病毒不會經由空氣傳染,在患者發病後才具傳染力,透過國際航班散播機率不大,旅遊、經商受感染風險低,世衛組織目前對西非3國經貿、旅遊活動也未實施特殊限制。副署長莊人祥分析,感染風險最高的是第一線直接接觸患者的醫護人員,照護時需全程配戴口罩、護目鏡、防護衣及手套等裝備。
疾管署呼籲,民眾前往西非地區返國後21天內,若出現發燒、嘔吐、腹瀉、皮膚出疹等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與當地民眾的接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