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學術界長期存在的種種黑幕,在此次學者造假詐審事件中,陸續被攤在陽光下檢驗,是否能還給學術界一個清新乾淨的空間外界都在看,因為教育是百年大計,而教授們都是作育台灣高等人才的骨幹,若繼續無良下去,學生有樣學樣的結果,會培養出怎樣的人才,真讓人憂心不已。
尊重學術與倫理
因為一旦喪失基本的學術道德與倫理,讓抄襲造假成風,就不可能孕育出一流的學術和領先的科技,也將失去推動經濟產業成長的動能。
然而還有一項教育制度改革值得國人關注的是,政府部門宣稱為了能提供組織彈性、財務及人事自主等有利條件,俾為台灣催生世界一流的大學,打算參考日本做法,將國立大學與試驗研究機構法人化。
但是因干涉大學學術自由,人事晉用大開方便之門,研究方向偏離以及原本隸屬公務系統的員工權益,是否獲得同等保障等質疑,因此反彈聲浪大(同樣問題亦發生在推動將國家所屬試驗研究機構改為法人化)。
避免形成惡性循環
日本政府早於10年前,就開始針對各國立大學、國立研究所等進行獨立行政法人的改革,將原來完全依靠政府撥款,改為必須自行籌措經費,政府改採計畫委託補助方式,目的就是想節省政府財政負擔,使得各大學研究費用大幅縮減,為爭預算競爭得非常激烈。
學者一旦沒有足夠研究費用,就很難有好的研究結果,而沒有好的研究成果,就拿不到政府的研究經費,升等無望教職恐不保,如此就會形成惡性循環,很多學者拚命發表論文製造業績來爭取國家補助,在現實壓力下無法堅持應講求誠實忠於數據的初衷,才會誤入歧途(社涉及論文抄襲、造假等)賠上一生的前途。
堅守治學態度
這是日本學術界於日前所發生新型萬能細胞「STA P細胞」論文存在「捏造和竄改」醜聞後,針對該事件做出深刻反省,所得到的原因之一(其他尚包括當前日本年輕科研人員存在的研究倫理體系不完備、研究機構過度的成果至上主義、研究經費競爭激烈等)。
當然也不能將抄襲、造假等過錯,全推給外在環境,學者本身的道德倫理與治學態度也是主因之一,國內還是有治學嚴謹、不願同流合汙,堅持走對的路的學者,也應該受到鼓勵。
有了前車之鑑,國內在推動國立大學與試驗研究機構行政法人化時,應該要更審慎評估,做好完整的配套,不要輕率為之,重蹈日本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