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攝護腺癌藥物多 化療不必怕

李昀澔 2014/07/22 19:19 點閱 3252 次
北榮一般泌尿科主任張延驊表示,沒胃口、掉頭髮、白血球數目遽降等化療副作用,都已有方法改善。(photo by李昀澔/台灣醒報)
北榮一般泌尿科主任張延驊表示,沒胃口、掉頭髮、白血球數目遽降等化療副作用,都已有方法改善。(photo by李昀澔/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化療不過就是一種癌症藥物,患者不應過度抗拒。」癌症全人關懷基金會董事長謝瑞坤22日公布《攝護園地》衛教短片,鼓勵攝護腺癌患者多做功課,瞭解疾病及治療選項。北榮一般泌尿科主任張延驊表示,沒胃口、掉頭髮、白血球數目遽降等化療副作用,都能透過其他藥物協助改善,患者毋須因恐懼化療,而放棄積極治療攝護腺癌機會。

衛福部日前公布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中,攝護腺癌超越胃癌升至第6名,每年約有4600人罹患攝護腺癌,平均每1天就有3人死亡。張延驊在記者會中指出,美國攝護腺癌發生率及死亡率都已逐年下降,台灣仍持續攀升,可能與基因、人種、飲食等因素有關,且過去65至75歲患者最多,但近年來患者年齡有下降趨勢,甚至有人年僅40歲就罹癌。

張延驊建議,男性年滿50歲後,應定期接受肛門指診,判斷是否有腫塊產生,並抽血檢測「攝護腺特定性抗原」(PSA)數值。他解釋,民眾若出現頻尿、排尿困難、尿流變細或排尿疼痛、血尿等症狀,最好接受抽血檢查,以釐清是攝護腺肥大或攝護腺癌所致。若一等血親中有攝護腺癌病史,最好在40至45歲間就開始留意。

「比起其他癌症,攝護腺癌症狀相對溫和。」張延驊分析,部分較年長的第1、2期患者,若PSA值及腫瘤切片顯示分化程度都不高,或可暫緩治療,但國內約2成患者確診時,癌細胞已轉移至骨盆或脊椎,會引發強烈疼痛,甚至造成行動不便。他說,攝護腺癌第3期的標準療法為阻斷男性荷爾蒙,在荷爾蒙療法失效後,再改採化療接替,現已有多種紫杉醇類化療藥物可供選擇。

張延驊透露,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5月底曾發表近800人規模的臨床研究指出,將攝護腺癌化療時間提前與荷爾蒙療法並用,可延長患者存活期,特別是腫瘤體積偏大、有肝臟等其他器官轉移,或骨轉移逾4個部位者,效果更明顯。他強調,此「老藥新用」療法若要應用於臨床,必須透過例如蛋白質生物標記等方法,釐清那些患者才適用。

延伸閱讀:癌症全人關懷基金會《攝護園地》衛教短片。
https://docs.google.com/file/d/0B3mETEWGWGPTRTE1TGQ3cHBHOGc/ed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