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長由誰接? 教團:別找大學校長

方家敏 2014/07/15 20:07 點閱 3788 次
教育團體認為,新任教育部長若是對國中、小教育政策不了解,必定會因為怕挨罵而做事綁手綁腳,淪為魁儡。 (photo by桃園縣政府)
教育團體認為,新任教育部長若是對國中、小教育政策不了解,必定會因為怕挨罵而做事綁手綁腳,淪為魁儡。 (photo by桃園縣政府)

【台灣醒報記者方家敏台北報導】教育部長繼任人選備受矚目,有教育團體指出,「由大學校長來擔任教長」的迷思必須破除。台北商業大學校長張瑞雄則認為,沒有人從小學到大學的制度都懂,若為此就排除大學校長並不合適。立委楊麗環則認為,行政首長的領導能力與經營管理能力更重要。

儘管教育團體希望目前擔任代理部長陳德華能夠就此扶正,但陳德華15日率先透露自己沒有意願,也沒有意願。他指出,自己在教育部已經待了快30年,跟過10多位部長,意識到教育部長被更換是種常態,任期通常不長。且社會對教育部長有更高的期待,希望行政院長江宜樺可以找到更適合的人選。

【教團:破除校長迷思】
根據媒體報導,目前行政院長屬意的繼任人選有交通大學校長吳妍華、曾任體委會主委的北市大校長戴遐齡,以及教育部次長黃碧端。「一定要大學校長當教育部長嗎?」全教總副理事長吳忠泰受訪時表示,過去曾任教育部長的黃榮村、杜正勝、吳清基都沒有當過大學校長,未來究竟要不要再「折損」高教的人才,是需要破除的迷思。「若是對國中、小教育政策不了解,必定會因為怕挨罵而做事綁手綁腳,淪為魁儡。」

國教行動聯盟召集人王立昇也點出了同樣的問題,他認為高教體系的大學校長不一定對國中、小的教育很了解,除非背後幕僚本身有很好的理念與強大背景,否則也只是像蔣偉寧聽命行事。他說,未來的部長必須要有氣魄、了解教育本質,並且有同理心。

【建議找學者任職】
政大資深學者嚴震生分析,近年之所以找大學校長當教育部長,是因為過去教育部已經被教育體系出身者給把持,很難有新的政策推動;而大學校長既有光環,也夠客觀。但他也同意,大學校長對基礎教育都不是很了解,最後仍要依賴教育體系出身的幕僚;若找教育體系出身,如師大、教育大學的人當校長,視野可能又不夠寬廣。

台北商業大學校長張瑞雄說,「沒有人從幼稚園到大學教育都懂的,就算找高中校長來他們也不懂大學教育。」他認為,身為教育部長除了對於教育政策有基本認識,更重要的是心胸開闊,不能有意識型態,特別對於現在大學評鑑制度與12年國教要有深度見解與改革的魄力。

【綠委:人選無新意】
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召委何欣純受訪時建議,馬政府應該要慎選繼任者,不要再「從鏡子裡挑選出同質性這麼高的人」。針對傳聞江揆屬意的人選,何欣純痛批了無新意,「吳妍華就是高教體系出身,對國中小基礎教育不熟;戴遐齡則是體育界出身,當初擔任體育署長也備受爭議,面對複雜的行政體系是否真能勝任?」

針對各界猜測的人選,立委楊麗環說,教育部長要找誰當是總統的權責,但希望能夠對大家所質疑的12年國教瑕疵做出適度的調整,並延續此政策。雖然教團希望不要再由大學校長擔任教育部長,對此楊麗環認為,如果能夠找到有國中、小教育的歷練,又能有大學職教的資歷是最好,但很多領導者都不是本業出身,最重要的還是經營管理與領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