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為醫療產業是否應納入自由經濟示範區問題,民團多次表示反對,衛福部也不斷澄清外界疑慮,雙方陷入各說各話的窘境。民團26日一度衝進「亞太國際醫療會議」場內抗議,某前衛福部幕僚表示,政府只提醫療專區優點,民團則過度放大缺點,雙方難有交集。
包括醫療改革基金會、醫師勞動條件改革小組、民間監督健保聯盟、公醫時代等民團,曾多次召開記者會指出,醫療專區將造成國內醫護人力、設備等資源向自經區集中,擴大自費醫療市場,造成醫療「階級化」;「簡言之,就是擔心『名醫』湧向自經區。」該幕僚分析,國內醫師支援自經區有時數限制,多數時間仍留在原執業醫院,即便門診掛號人數多,一般民眾還是能看診,並無權貴問題。
「政府擔心的是,台灣不做國際醫療,但中、日、韓、東南亞都在做。」該幕僚表示,各國已經展開「挖角」,衛福部預估3年後國內優秀醫師將明顯流失;「用自經區來『留住人才』,並不是很理想的辦法,卻是不得不為,」他說,「起碼這些醫師會留在國內,多數工作時間仍以服務國內患者為主。」
「反對自經醫療區的訴求有點失焦,」該幕僚透露,衛福部醫事司長日前曾親自向準備抗議的群眾說明把關措施,但毫無效果;他解釋,醫學生組成的醫勞小組實際上是在爭取改善醫護人員工時過長、待遇不佳等勞動條件,但若立刻將醫師納入《勞基法》保障,人力必定短缺。
公醫時代成員黃致翰指出,政府推動自經醫療區的前提,是「五大皆空」等人力問題都已解決,「若醫師勞動條件回歸『常態』,人力就會短缺,不就代表依然吃緊嗎?」
抗議群眾表示,衛福部稱2013年「觀光醫療」產值約新台幣130億元,若照官方說法,自經區醫院規模有限,則根本不可能達到衛福部預估的2000億元產值;醫事司長李偉強重申,自經區醫療僅為輔助,主要在帶動生技、製藥、醫材等產業發展。「這就像廠商會出國參展,」前述幕僚指出,「自經區醫院能提供國內產品展示平台,在國外醫界人士來台交流時藉此拓展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