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苦打拚求出頭 已是過去式

謝宇程 / 文字工作者 2014/06/18 09:50 點閱 3028 次
青年失業問題越來越嚴重。(photo by 中央社)
青年失業問題越來越嚴重。(photo by 中央社)

五十年前,「多吃苦、肯打拚」的精神能讓當時企業家出頭,今日時空變換,同樣的精神已不能讓我們脫困。

近年來,許多大專院校會請大老闆們致辭並分享成功經驗與歲月智慧。不少大老闆們強調,當今年輕人不夠努力,不夠服從, 上班不夠準時等等品德缺失,是個人與國家走入絕境的原因。通常校長們也站在大老闆們的同一邊,要同學們記取大老闆們五、六十年前成功經驗,聆聽教誨, 讓個人脫離事業難關,讓台灣產業與經濟再造榮景。

賺血汗差價

五十年來的台灣經濟模式大致上是這樣的:企業家選定某種產品,引進技術,買進機器、購買土地,僱用人工,然後,開始接單生產 -- 無論歐洲賣多少、日本賣多少,美國賣多少,我們就比他們賣得更便宜。然後,因為台灣的人工較低廉,工時長,稅賦低,水電有補貼,我們能賺其中的血汗差價。

然而,這個模式在二十年前開始,從內從外都開始崩解。

從外來說,全世界各地大量湧現可以做代工生產的國家,他們的勞工拿的工資很低,機器又取代了愈來愈多的人力,機器更不需工資,於是,台灣各種代工領域的成本優勢不斷被侵蝕。

傳統受到根本性挑戰

從內來說,二十多年來,個人的成長歷程改變,也使年輕人的特質不同了。家庭有錢、生得少,兒女得到的嬌寵程度倍高於前代;社會與政治漸趨開放、校園管理走向自由化,年輕人對於快樂、自由、平等的需求程度, 也遠甚於以往。這些特質,都使上令下從、長幼尊卑式的傳統管理方式、企業經營原則,受到根本性的挑戰。

望向遠方,從台灣年輕人腳下延伸出去的,有兩條路。第一條,就是把自己的心智打壓成前工業時期需要的樣子:服從、忍耐、依令行事,忘掉創造和自我實現,和印度與非洲競爭訂單, 比賽誰用比較低的薪水搶到生意。

自主、好奇、創造價值

第二條,就是讓自己的心智成長到後工業時期需要的樣子:自主、好奇、發現需求,解決問題, 創造價值,不斷學習,我們動腦的速度要在電腦與機器人前面, 和歐美日澳同台比賽,誰可以用更高的價錢賣出更好的主意。

要走上第一條路,只要我們減少期待,不消十幾年, 一切都會自動發生。但是,要走上第二條路, 我們的年輕人所需要的一整套能力組合、心智模式,教育體系還不知道怎麼培養。

根本系統出問題

五十年前,「多吃苦、肯打拚」的精神能讓當時企業家出頭,今日時空變換,同樣的精神已不能讓我們脫困。要求學生多吃苦和肯打拚,在短期內也許能為廠商多擠出一些血汗利潤,讓經營方向錯誤的廠商稍微延遲退場的時間,但是無助台灣整體進化到下一個經濟體質。

同學們,畢業典禮聽演講請小心,別將過時短視的見解,誤聽錯信為救命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