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實習記者張芮瑜台北報導】「鄭捷專挑滑手機或是做出防禦動作的乘客下手,是為殺而殺,而非隨機殺人!」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系教授戴伸峰表示。心理學家李思賢教授則認為,教育、家庭、媒體的多管齊下,才能有效防止類似的暴力事件再次發生。
為防止北捷案的模仿與恐慌擴散效應,中正大學犯罪研究中心與台灣青少年犯罪防治學會特別舉行「北捷殺人事件因應座談會」,邀集警政、犯罪學專家學者和台北捷運代表與會,為北捷與政府提供建言。
前警大校長、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創所所長蔡德輝分析說,家庭問題、人際關係、反社會人格都應列入討論,特別應關注鄭捷在國防大學被二一退學的紀錄,「會被國防大學二一,絕對不只學業因素,應有其他重要原因」。
媒體在事件後的大篇幅報導也是造成社會恐慌的原因之一,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系戴伸峰教授對媒體普遍用「隨機殺人」一詞描述鄭捷行徑,表示不同看法,他說:「鄭捷的攻擊行動經過縝密計畫,專挑使用手機或有防禦動作的乘客,顯現『為殺而殺』的心理,而非隨機殺人。」
他也特別提出「人口學打八折理論」,現代人的生理成長速度快,心理成長速度卻並非等速,必須打八折,年輕人生理已成年,但未成熟的心理模式正是成年人必須付出的代價。
針對北捷在事件後增派警力、保全與政令宣導,除了使民眾安心,也達到嚇阻犯罪的功用,中華民國犯罪學學會理事長鄧煌發認為,警察應卸下武裝,穿著防彈背心巡邏有把每個人視為鄭捷第二的不良觀感。
心理學家李思賢教授由犯罪心理角度提供配套方案,他認為應透過教育、家庭、媒體來防止暴力,讓下一代多一些對社會與生活的參與,而非埋首虛擬世界、暴力電玩。對於大眾普遍認為鄭捷缺乏愛,應給予他更多關懷,李思賢提出不同見解,「如今對鄭捷付出愛已沒有實質功用,他聽不進去了,應該將付出愛與關懷的時間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