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原址擴建 環團不滿替代方案

杜胤廣 2014/06/09 15:52 點閱 3586 次
9日上午環保署召開第二階段「大故宮計畫」環評會議,與環團研商替代方案,引發環團在環保署外抗議。(photo by 杜胤廣/台灣醒報)
9日上午環保署召開第二階段「大故宮計畫」環評會議,與環團研商替代方案,引發環團在環保署外抗議。(photo by 杜胤廣/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杜胤廣台北報導】「大故宮計畫」將比照法國巴黎羅浮宮「向下開挖」的作法,開挖地下3層,卻遭地方居民與環團抗爭,認為若向下開挖,外雙溪的地質恐無法負荷未來氣候變遷帶來的降雨趨勢,並導致文物破壞的危機。9日上午環保署召開第二階段「大故宮計畫」環評會議,與環團研商替代方案,引發當地居民與學者專家的反彈,更在環保署外進行抗議。

新館擴建仍維持故宮現有建築,替代方案是以「中央廣場」的2萬5千坪地面面積,向下開挖地下1至3層,作為展覽及停車使用,其中展場規畫使用的只有6千坪。因考量目前日益增加的遊客,展館空間不足,造成人潮擁擠現象,以及每日車流量對周遭地區的交通造成空氣品質的影響,因此,希望透過「大故宮計畫」,在原有的故宮及周遭地區進行擴建,以改善空間及人潮的問題。

【極端氣候破壞文物】
故宮將在新館15.8公頃的故宮園區,向下開挖地下3層,而新館預定地是在現今正館、行政大樓和至善園區的中央廣場;另外,故宮也將在至善路旁擴增的「故宮藝文園區」,用來開發文物保存研究與數位藝術展演研發中心,兩區將以地下藝術街連通,比照法國巴黎羅浮宮「向下開挖」的作法,預估開挖土方量高達68萬立方公尺。

「大故宮計畫可承受730萬的遊客人數,但未來遊客人數若持續增加,是否要持續擴建?」人民民主陣線士林工作站負責人周佳君表示,根據台大水工試驗所的災害潛勢評估,模擬未來若在極端降雨的狀況下,導致建築物及文物破壞機率已經很高了,「過去納莉颱風來襲時,甚至還造成故宮前的至善路淹水。」

周佳君說,若開挖地下3層,與為紓解車流量問題,開挖1萬2千坪的地下停車場與地下通道,僅能解決人潮與車流輛的問題,但災難一來,恐導致國內文物的危機,甚至無法提升展覽品質。

【重新分配國寶資源】
故宮退休員工張世賢表示,若有心彰顯文物價值,就不該迎合遊客大增的問題,不斷擴建展場,反而應該將極少人使用的高檔餐廳、行政大樓與圖書文獻大樓,部分作為展場規劃使用,甚至改善展覽動線、限制遊客人數,提升參觀品質。他建議,故宮若考量遊客人數增加,需建設新展館,也可朝其他縣市做規劃,重新分配國寶資源,藉此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故宮表示,該計畫實施後不僅可提高人數容納能力,更能調整開、閉館時間,若只重新規劃展場或限制參觀人數,不僅改變不了人潮與車流輛的問題,行政與文獻大樓等辦公、文物修復實驗空間等,將更為狹窄擁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