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圍的靈魂 《蜘蛛女之吻》1985、《羊男的迷宮》2006

何英傑 / 《冷靜看電影》專欄作家 2014/01/08 19:42 點閱 2140 次

《蜘蛛女之吻》
片名原文:Kiss of the Spider Woman
出品年代:1985
導演:海克特‧ 巴班克

主要角色:威廉赫特、諾爾朱利亞、Sonia Braga、Jose Lewgoy

《羊男的迷宮》
片名原文:Pan's Labyrinth
出品年代:2006
導演:葛雷摩·戴托羅
編劇:葛雷摩·戴托羅

主要角色:Ivana Baquero、Doug Jones、Sergi López、Maribel Verdú

蜘蛛女與羊男的象徵,不是讓人逃進烏托邦或桃花源,而是讓理想在嚮往的情境中得到滿足與昇華,這正是魔幻寫實在文學領域中獨樹一格之處。

兩部電影相隔三十年,都是很好的魔幻寫實的作品。

前者的背景是南美洲一所監獄,以一個同性戀者為主角。後者是描述西班牙內戰時一個小女孩的故事。兩者均處於獨裁的社會氛圍中,主角都是弱勢無力反抗的一方。不過,也因為現實是如此的無出路,逼出了一個異想世界,成了自由意志得以優游的空間。

兼具寫實與浪漫

近代西方文學中,「浪漫主義」和「寫實主義」向來是兩個主要的創作理念。「浪漫主義」,充滿著對自由、正義的熱烈追求,側重人物強烈的主觀感情與展望預期。典型的作品像是《悲慘世界》、《基度山恩仇記》、《瑪歌王后》。

「寫實主義」則是對自然或社會現狀作準確、不加修飾的描述,摒棄外加的理念而如實呈現。如《卡門》、《咆哮山莊》、《戰爭與和平》都是例子。這兩種觀點當然無法涇渭分明,不過最大的分野就是「理想」。這裡的「理想」,是指一種為了現實世界的不足而創造出來的美好願景,是一種「彌補」。「浪漫主義」的作品中多有這種心思,而「寫實主義」則是盡力削減這種企圖。

兩者均處於獨裁社會中,主角都是無力反抗的一方。不過,也因為現實是如此的無出路,逼出了一個異想世界,成了自由意志得以優游的空間。

魔幻寫實則是另闢蹊徑,它一方面像「寫實主義」,放任現實世界的缺憾擱置不理;另一方面也像「浪漫主義」,把人類所追求的世界包納進來。它兼有「浪漫主義」和「寫實主義」的兩種特質。只不過「浪漫主義」所提出的美好世界, 基礎仍在現實世界中,創作者只是把現實世界的不足寫足、寫完美。但魔幻寫實不是如此, 它是在現實之處寫實,在非現實之處浪漫。

這種特色,似乎也接近傳統美學中的「意境」。「意」, 是作者的主觀意識。「境」, 是外在的客觀事物。「意境」, 是主觀意識與客觀事物融合之後產生的嶄新世界,所謂「外師造化, 中得心源」。

這不像「浪漫主義」, 是因為現實世界的不足而把「理想」彌補進去, 而是在現實世界中作出一種延伸,讓人能夠更加抒發、擴大他的情感與意志。而這也是許多「魔幻寫實」作品中的意圖。只不過「魔幻寫實」的「境」,是存於現實世界之外。

在殘酷中獲得自由

例如電影中的蜘蛛女,她本來陷在一張從自己身上張開的大網。這是比喻自我的成見束縛,男主角一直陷在對於愛情的渴慕中、陷在旁人對他的種種鄙視中。可是等到他心中真有了愛,便足以超脫這一切。蜘蛛女的魔幻世界,完全伸張了他的情志。雖然外在的現實世界依然慘酷,但他的心靈徹底自由。

羊男也是一樣。他是現實世界與地底王國的信使,要小女孩完成三個艱難的任務,以回復公主的本來身份。在這個奇幻遭遇中,小女孩始終堅守自己的判斷,直到最後一刻,她仍然沒有任何扭曲或妥協,她忠於自己理智的選擇。

蜘蛛女與羊男的這些象徵, 不是讓人逃進了一個烏托邦或桃花源,而是讓人最真切的理想在嚮往的情境中得到滿足、昇華,而這正是魔幻寫實在文學領域中獨樹一格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