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賴義中綜合報導】伊斯蘭教鼓勵生育,因此穆斯林國家向來多產,但據《紐時》報導,國力在中東數一數二的伊朗,卻由於渾沌不明的經濟前景,使年輕人不願生育。該國最高領導人何梅尼雖試圖刺激生育,但德黑蘭大學學者阿巴西沙瓦齊指出,若就業和薪資成長沒有保障,人民就不會有足夠的安全感來規劃未來家庭藍圖。
伊朗目前總人口數為7700萬,比起1979年伊朗革命時要多1倍,當時民氣樂觀,國民普遍預期大環境將轉好,加上兩伊戰爭使男丁人口銳減,在官府推促下,民眾樂於生產,巔峰時的生育率可達每對夫妻擁有3.6名子女。
不過,由於生育率失控,官方改口節育,近年更遭受國際經濟制裁,伊朗陷入停滯泥淖,生育降至每對夫妻1.3名子女,甚至低於德國的1.4;據官方估算,若生育率持續下降,人口成長在20年內就會歸零。
何梅尼在上月宣布14點措施刺激生育,包括延長產假、住院輸送服務免費、取消對保險套和避孕藥的補貼,並將結紮手術改為自費,目標在2050年讓國內人口翻倍,達到1.5億人。在宣傳上,城市內架起大型看板,描繪著1個父親與5個孩子和樂融融地騎著協力車,把僅有獨子、悶悶不樂的父親甩在後方的景象。
即使養育5個孩子可獲1500美元津貼,現階段卻少有人嘗試領取。「我不知道海報上的父親怎麼笑得出來?」失業的足球員納賈菲感嘆,他連年增率25%的房租都無法負擔,何況結婚基金,敢生大批孩子的父母,要不是十分富有,便是不負責任。餐廳經理妮嘉則說,若她因生育辭職,經濟負擔就全落在丈夫身上。
部分女權及人權團體認為,刺激生育是官方用以將女性綁在家中的手段。社會學者賀拉奇指出,生育使女性必須仰仗丈夫和政治體制而活,以家庭幸福取代女性個人的健康和教育,阻礙社會階層的流動。但神職人員塔賀堤波強調,經濟不該是決定性因素,重點在於國家必須讓穆斯林的人數不致減少。
生育率的低落還具有政治上的意義。伊朗是伊斯蘭世界中極少數由什葉派掌權的國家,而什葉派在穆斯林總人口中僅佔10至20%,若生育率持續下滑,將使什葉派進一步陷入人數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