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列印再突破 人造血管可移植

李昀澔 2014/06/04 18:41 點閱 4036 次
美國團隊透過近來最熱門的3D列印技術,以多種生物材料合成具生理功能的人造血管,可望應用於人體器官移植。(photo by《Lab on a Chip》)
美國團隊透過近來最熱門的3D列印技術,以多種生物材料合成具生理功能的人造血管,可望應用於人體器官移植。(photo by《Lab on a Chip》)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綜合報導】3D列印技術日新月異,連錯綜複雜的血管網絡都能印製。美國波士頓布萊根婦女醫院團隊日前發表於《晶片實驗室》期刊的研究,透過近來最熱門的3D列印技術,以多種生物材質合成人造血管,並突破過去3D列印的血管無法具備運送養分、氧氣等生理功能的瓶頸,未來將進一步驗證此人造血管能否應用於人類器官移殖手術。

研究人員以俗稱「洋菜膠」的瓊脂為原料,利用3D印表機印製出血管基本的「骨架」模型,再將多種含有俗稱「吉利丁」的明膠類水凝膠聚合物注入該模型,最後形成人造血管網絡。

「俄羅斯之聲」電台報導指出,除血管網絡過於細密,難靠3D列印製造外,該研究真正驚人的成果,係研究人員在人造血管的內壁「製造」出一層完整的內皮細胞,突破人造血管研究領域長期的困境;血管的內皮細胞層具有過濾組織液及血液、運輸荷爾蒙等蛋白質,以及在受傷時啟動止血的功能。

報導說,若僅製造出「形似」血管的管狀組織,卻無法供給養分、氧氣及移除代謝廢物,仍無法用以移植。

「目前有關心臟、肺臟、肝臟等器官的3D列印技術,都有不錯的發展,」計畫主持人、布萊根婦女醫院生物材料研究中心主任阿里卡丹赫歇尼接受《國際財經時報》訪問時表示,3D列印器官尚無法用在人體移植手術的關鍵,就在於負責供給器官養分的血管技術尚未成熟。他指出,3D列印血管進入人體試驗階段還需要一段時間,未來也可作為新藥測試的材料。

事實上,卡丹赫歇尼等人並非世界上第1組研發3D列印血管的團隊;日本佐賀大學團隊曾在年初發表有關列印人體動脈的研究,目前正進行動物移植試驗,預計在2018年應用於人類洗腎或心臟冠狀動脈等手術。

另外,美國路易斯維爾大學團隊也在日前印製心臟瓣膜及周邊血管,希望在5年內組成完整的心血管系統。哈佛大學團隊則以特殊材料列印出可用於癌症及傷口癒合治療的微血管。